為了解決農事問題,崇禎可以說將能夠想到的辦法都用了出來,不僅各種政令變著方法地偏向,而且還實打實派出去了大量新軍將士與吏員進行輔助。
尤其是新軍將士,政令發行當天派出去的一千將士就不說了。
隨著出城百姓人數的愈發高漲,崇禎咬著牙地擠出將士們前往城外保護,就連皇城的守衛,都從之前的一千人,減少到了六百人。
這番努力之下,他硬生生從本就安排滿的京城之中,又擠出了足足三千士卒。
一下子京城中的新軍將士,便從一萬多,變成了六七千了。
但是,這四千將士派得值。
正如崇禎之前所想,忙亂之中,必有混亂,混亂之中,自有奸邪!
僅僅政令要求的這三天的時間,京城之中針對出城百姓的盜竊搶劫事件,便超過了千起,而被新軍將士當場擊殺的,都足有數百人之多。
不過,也正是因為新軍將士為百姓做了這麼多,而且在保護的過程中當真秋毫無犯,甚至連被救助的百姓主動送上的雞蛋、銅錢,將士們也是分文不取。
新軍的聲望,可謂經此一番之後,直接在整個京城之中都傳遍。
除此之外,崇禎之前派到各個村子之中的吏員,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簡單的所缺物資上報這些不必多提,有他們在村子裡主持公道,原本稱霸村裡的村霸村老們,再翻不起風浪。
不少試圖欺壓村民,甚至搶奪家財田產的村霸,當即便被村裡的吏員帶著將士解決。
儘管每個吏員身邊只有兩名新軍將士陪同,但是帶刀著鎧,還有太祖強化在身的新軍將士,兩人追著十多個無賴砍那是一點問題沒有。
若是有宗族試圖合起夥來干擾朝廷工作,那將士便能逃出去聯絡巡查的新軍,直接大軍來襲,將宗族直接抄掉!
可以說,之前的查抄官吏,並讓新軍將士直接跟隨吏員學習,讓崇禎將朝政完全抓在了手裡。
而現在,吏員下鄉,新軍將士入駐,便直接將京城附近村落全都真正掌握在了手中。
要知道在此之前,從來都是皇權不下鄉,朝廷也管不到鄉下。
鄉下的一應事務,都是由鄉間宗族自行處置。
過往的朝廷,從未真正管理萬民,而僅僅是管理了天下的一個個宗族。
好處自然是管理簡單,甚至換個朝廷換個天下,也不影響稅收賦役。
但是壞處便是在宗族發展的過程中,土地兼併等等惡劣事項都會不斷加重,而且百姓只知宗族,不知朝廷,政策韜略必不可能真正貫徹到底。
天下的資源,先是宗族分上一塊,剩下的交上去;
然後具體幹活的吏員們分一塊,剩下的交上去;
管事兒的官員們分一塊,剩下的交上去;
上級官員分一塊......
最後,實際上到達國庫,能夠呈現在皇帝眼中的,便只剩下極少的一部分了。
這件事情,官員們,大臣們當然都清楚,甚至大多數的皇帝其實也一清二楚,但是,他們也確實沒有辦法。
天下城縣的數量便已然多之又多,官員調配可以說都已經觸及朝廷運轉極限,甚至朝廷對縣令的管控能力都已經比較弱了。
也正是因此,縣令才會被私下裡稱為百里侯。
透過這樣能力的朝廷,試圖掌控鄉村,那必然的結果便是底層運轉遲滯,甚至村都沒了,朝廷還不知道。
崇禎如今之所以能夠將村落都控制在手中,也是託了控制範圍小,而且還有忠誠的新軍將士輔助,保證朝廷的力量在任何情況下都處於強勢的福。
不然,只怕鄉紳一個壓迫,底線不穩的吏員們就直接投靠,然後跟著鄉紳一起糊弄朝廷了。
但是,無論如何,當下的崇禎確實藉著這次春種的機會,把鄉村完全抓在了手裡,於是,底層鄉村的情況,便完全呈現在了崇禎的視線之中。
第一次,大明底層最真實的資料情況,被崇禎看在了眼裡。
當然,這並不涉及百姓家中有多少財產,亦或者有多少家庭生活如何艱苦,而是......大明的田地!
他清楚了什麼叫田皮田骨,清楚了僅僅京城的土地兼併就達到了如何的程度,同時,還知道了,在賬面的田地之外,還有大量不在賬冊的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