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王家村宣講政策的吏員,便安排在王家村擔任村令。
按照這樣的流程,基本上只要抵達村子,也就一到兩刻鐘的時間,事情就能輕鬆解決,崇禎安排的村令,也能入駐村落。
基於當前村子的數量遠超吏員數量,所以崇禎將之前跟隨這些吏員學習的新軍將士,也以村令的身份安插到了各村。
每個村莊配備一個村令,兩個村尉,四百多個村莊,僅僅是這些職位,便要佔據足足一千多個人手。
而且之後除非是升遷呼叫或者罷黜,否則他們都會一直擔任。
這要是沒有新來的一萬將士補充,崇禎當真抽不出這麼多人,也自然沒有辦法做到當前的事情。
崇禎跟著這支隊伍,一直跟了得有兩三個時辰,一路看過了十多個,確定了各種情況下制定的方案都能夠一路平推之後,方才回城。
而此時,之前幫忙種地的那六千將士,也慢慢依次回攏,確保四支隊伍人數都能保持在任何村落見著就老實的程度。
四支隊伍,一個上午的時間,便解決了超過一成的村落,之後的下午,有了更多將士參與,推進的速度變得更快。
開始更迭的第一天,京郊三成的村落便被全部納入掌控;
第二天,參與農忙的將士更少,加上之前的流程更加熟稔,整整四成的村落都被輕鬆更迭。
等到第三天的下午,崇禎便收到訊息,京城外,一共四百三十六個村落,已經做到每一個村落中都安排上了村令與村尉。
同時,原本這些村落中的話事人,平均分配到了四個地方,組建成了新的村落,這四個村落中,同樣安排了村令與村尉。
此外,原本在村落周遭巡查的四千鄉間巡查軍,也被忙完的關寧新軍替代,於是鄉間巡查軍,便一下子從四千步兵變成了兩千騎兵。
同時,有了具體每一個村莊的位置,以及詳細到能清楚每一條小河的地圖,鄉間巡查軍也有了多條固定的巡查路線。
如此一來,儘管人數減少,但是他們的威懾力反而變得更大。
此時,四支隊伍的報告也呈上了崇禎的案桌,崇禎細細
上面的內容,自然少不了期間掌握了多少個村落,以及相應的開銷,但是除此之外,狗急跳牆,不知好歹的事件,自然也不可能遇不到。
“一共擊殺一百三十五個歹徒,抄家四家,滅殺私藏歹徒者十六家。嗯,還算不錯。”
儘管這是朝廷攜大軍入鄉村,但根本來說,同樣也是爭權。
正面的衝突,死傷,必然是少不了的,只不過,有新軍將士在,死的都是膽敢抵抗之人而已。
這些人,大多都是實際佔據了相當大量的額外田地,以至於崇禎補償的十兩銀子他們都不放在眼裡,想要強行留下來。
當然,也正是這樣一群人的清理,以及鄉村權利的接管,實際田地與賬面不符,粗略發現的人口數量遠超賬簿所記錄等等問題,就顯得更加清楚了。
如今的崇禎,只要願意清查,有著蔓延到了每一個村落,能夠直接和每一個村民接觸的村令村尉作為跟腳,沒有一寸土地、一個人口能夠逃離統計。
至此,鄉村的統治程度,已經超過了當前的京城,成為了崇禎實打實的根基所在。
不過,現在的崇禎仍然不急著清查,當下春種以及農忙仍在繼續,對掌握京郊農村的崇禎來說,農業便是重中之重,沒有必要為了區區分配問題,影響了總量。
稍微等一等,一旦農閒,那,之前大明的統計賬冊,便要統統被新大明的真正統計給替代!
現在真正急的,反而是這些村落全部納入掌控之後的管理問題。
而這一點,崇禎也有了想法。
現在的他,儘管每天的工作量都不小,但是畢竟京城中當下的管理都有套路,所以不算太忙。
既然京城的管理,可以透過執筆監以及成套的政令來由皇帝親自控制,那麼這些村落也完全可以用這套方法試試。
崇禎略略思索,便準備再以一定識文認字的將士、太監來為他搭建輔助體系,參照之前執政一般,方便他以一己之力管控整個京郊的四百四十個村落。
“針對鄉村的治理,再安排些新軍將士,助朕另立一套輔助的班子,便暫且命名為村辦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