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零八章 拿下山海關,崇禎上位!(本卷終)

要是就這麼放任不管,豈不是親者痛仇者快了?

“這與你何干?當下兵馬都是我的,你就當你這個皇帝已經死在京城了吧!現在,這一片都是我的天下,你是我的後人,我讓你來管理,僅此而已。”

朱元璋斜眼看了崇禎一眼。

鍛鍊崇禎確實是將這些兵馬都給他在控制,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些兵馬就當真給崇禎了。

包括士卒,包括將領,這都是朱元璋一手控制,若是想要拿回來,心念一動即可。

能夠輕易拿回天下的,是他朱元璋,而不是崇禎!

至於崇禎心中所想的問題,朱元璋自然也想得到,但是對他來說,犧牲些許臣子算什麼?

從他打天下到洪武年結束,他送走的忠臣都有多少?牽連之下殺掉的都不知幾位數了!

一將功成尚且萬骨俱枯,建立更加完善,更加長久的大明,又怎麼可能沒有犧牲?

“可是朕畢竟是大明的皇帝,這些子民、臣子,朕有......”

“你沒有。”

朱元璋一口打斷崇禎要講的話,然後斷然說道:

“如今的新大明,是我允許你暫當皇帝,方才如此。你於新大明還未立大功,當下的一切都是預支的。等你新政卓有成效,才有向我提要求的權力!”

這話說得相當不客氣,但是從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嘴裡說出來,崇禎卻當真沒辦法有任何怨言。

確實,他作為皇帝的大明,早在闖賊攻克皇城時,就被他親手了結了。

若不是太祖,當下的他恐怕也當真只有悲憤之下自盡這一條路可走。

太祖,是崇禎得以活命,得以懲奸除惡,得以重塑希望的根基所在。

如今太祖把話都說到這個程度,崇禎也沒辦法再說些什麼,只能拱手錶示接受。

思緒轉到治理朝政上,崇禎呼了口氣,思索著說道:

“太祖,治理朝政,需要臣子,當下京城內的那些高官幾乎沒有留存,您可有與武將英魂對應的文官英魂在?”

皇帝,做的主要是拍板與管理臣子,政策舉措,歷來都是有識臣子提出,然後皇上採納。

此外,具體執行處理,自然也都是臣子去做,皇帝需要做的就是選擇誰去,以及透過獎懲來讓底下的臣子們知道做的尺度和方向。

至少,崇禎對此是這樣理解的。

“沒有。臣子的事情你自己想辦法,有京城在,治理一府之地的人才必然夠用。”

朱元璋一口回絕。

武將的英魂留著當然是為了打天下,文官的英魂留著幹嘛?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天下平定,最不缺的便是文官。

選拔優秀的官員,同樣是皇帝該乾的事情,這個點上,他不會幫崇禎偷懶。

“可是太祖,當下朕手底下幾乎沒有什麼官員,這如何去執政施政?”

崇禎當下真的是除了宮裡還沒跑的太監之外,一個正經官員都沒有。

“無礙,新軍將士隨你調動,人手不缺。局面把控住,事情能執行,官員便不是問題。”

朱元璋這話讓崇禎一愣,思索了一下,只是掌管一府,似乎也可以了,大不了就是先以軍管為基礎。

雖然具體的專項事項上,新軍將士可能做不了,但是那些事情本來也不是官員處理,而是世代相傳的小吏處置。

有新軍將士在手,再把小吏抓在手中,其實整個體系便已經可以運轉起來,只不過沒有官員分擔工作,會更加辛勞而已。

這樣看來,似乎他崇禎帶上新軍將士,就可以直接掌管執政,試著改革施行新政?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崇禎整個人如遭雷擊,彷彿隱約間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門。

原本是之前的朝臣全都死的死放的放,沒有官員可用,故而無法用官,但是這麼一看,朝政的根基,竟然不再朝廷,而在吏員與小卒?

他不由震驚地喃喃自語:

“朝廷......竟不是管理天下所必須的嗎?士卒與小吏,便能確保法度運轉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