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裡的村令村尉們在奮發圖強,不負皇恩不負自身地努力幹活;天上的太祖朱元璋在查探情況;而崇禎卻對這些都完全不知情。
這新改版的內容,今日才剛剛下發,要等他接收到結果,至少都要等到今晚村令村尉們將上呈的內容經鄉間巡查軍送到京城,然後經由篩選整理之後。
等他看到第一部分的內容時,都至少是第二天的早晨。
儘管對新政調整之後的結果很期待,但是崇禎今天自然也不會就這麼幹等,已經將村令體系的修改方案下達,崇禎便又將注意力放到了工匠這一塊上。
儘管在崇禎最早的設想之中,當下對工匠們的體系什麼的,並不打算做什麼太大的改動,一切先以提高農具生產以及農具效率為主。
畢竟當下崇禎最主要的就三件事:農耕,農耕,還特麼是農耕!
太祖朱元璋已經應諾,會讓當下新大明下轄之地的農作物產量統統翻倍,如今正值春種時分,自然應當將一切力量都用在輔助農耕上,其他的事宜完全可以等不忙之後慢慢整理。
但是,不去了解不知道,一查崇禎才發現,原本的大明亡國當真不是機緣巧合,而是大明的各個方面都已經到了敗壞腐爛的頂尖!
什麼能者不能居其位,勤者不能得其份都已經不算什麼。
僅僅是清查的工匠名單中,不存在,或者根本不會任何手藝的人,便佔據了幾乎大半!
要知道,這還是大明京城啊,就已經到了工匠這般無甚空餉可吃的地方,都被吃成了這樣。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整頓,那麼農具這一塊便根本沒有辦法做到崇禎之前設想中的程度。
於是,哪怕崇禎本不願現在就整頓工匠這一塊的情況,但眼下卻不得不動手了。
“派人去問問,匠作們如今商議得如何了?”
崇禎沉聲衝內侍吩咐。
村令體系改制中,所有變動規劃都是崇禎自行設計,不曾絲毫假於他人之手,但是工匠這一塊,崇禎卻將設計方案的權力散了出去,交給了由他下令組成的匠作會。
如今,下達給匠作會的,重新構想規劃要求,距離簽發也已經過去好幾天的時間,這些天的時間裡,崇禎一直都沒有收到任何訊息,現在,他不想再等了。
如今的朝廷,或者說,如今以崇禎為核心的決策中心,效率相較以往來說提高的程度簡直不可以毫釐計。
以往朝廷做一件小事,都不知道要經過多少部門,花費多少時間才能做成,而現在的崇禎基本上一令下達,即可就會傳遞到負責執行之處,然後即刻開始做事並且每天都要彙報進度。
就連以往的老吏員,在裹挾之下,也很快進入了狀態,與如今的體系相適應。
但是這群由老匠人組成的群會,卻仍然如同當初的老衙門一樣,論事做事,都慢得如同不動一般,甚至最開始的第一天,還想著先用幾天的時間來慶祝匠作會的成立以及宴請。
而哪怕是在崇禎的嚴令要求之下,這夥人開始按照他的要求商討正事,但是卻自從開始之後,便再無動靜。
“是!”
內侍轉身就朝著皇城趕去。
匠作會,崇禎特地設在了皇城內,以便第一時間得到資訊,然後開始改制,如今催促起來,效率自然也相當之高。
僅僅三刻鐘的時間,剛才匆匆出去的內侍,便又迅速趕了回來,並且帶來了匠作會給的回應:
“啟稟陛下,匠作會孫匠人說如今正在商討技術細節,方案現在還拿不出來,而且還是不確定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拿出結果,只是說可能三五天,可能半個月。”
“朕知道了。”
崇禎閉眼。
也是,既然大環境中,涉及工匠的那些官吏都腐爛到了這樣的程度,這些同樣在大環境中活得如魚得水的所謂大匠,又怎麼可能幹淨?
訊息封閉的他們只怕連崇禎是如何對待貪官汙吏的都不清楚,這般情況下,聽見皇帝專門設定一個匠作會,而且還讓他們來商討工匠改制的事情,又怎麼可能不學著以前那些上官的樣子開始貪汙腐敗?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個思路沒錯,但是,這樣的一群人,只怕不是什麼真正專業的人啊。
閉眼沉思一會之後,崇禎再次開口:
“朕記得,錦衣衛有自發搜查京城內各類人物的情報?”
“是,陛下。”
“嗯,讓錦衣衛將京城這些匠人的情報帶上來,嗯......不侷限於那匠作會中的十數工匠,其他,包括京城市面上的那些工匠,如果收集上來情報了,便也送來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