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塊,崇禎首先便會每天都朝著他們發出相應的政令,比較遠,難以及時送到的,則直接一次下達幾天甚至更久的政令。
每一條政令都具體到人,具體到事,這樣一來,底層的官員們也就不會出現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沒有目標的虛無了。
另一方面,則是對事情的監督審查。
每天,不管是哪裡的官吏,都需要撰寫日報,而且每天都要寫,每天的事情都要寫清楚。
而且,這些了之後的日報,不是做做樣子就完了,而是真的會經由理政監整理之後,上呈到崇禎的手中。
其中,日報確定作假,懷疑作假的名單,也會一併出現在崇禎的几案之上。
做的一般,皇帝不會知道,但是做得好,做得差,全國最高的領導人崇禎是真的能夠知道並且可能給予相應獎懲,這樣一來,底層官員們對於將事情做好的期望自然就高了。
又不貪汙腐敗、違法亂紀,又能夠認真做事,而且儘量做好每一件需要處理的政務。
這樣的官員,以往出現一個,那就是青天大老爺,是能夠相處幾年之後,被百姓自傳送萬民傘的。
可是,在崇禎新政的體系之下,只有做到這樣,才算是合格的官員。
所以,但凡是新政體系搭建起來的地方,所有百姓感受幾天之後,就真的能含淚感慨朝廷真的變好了,滿大街都是青天大老爺了。
半京城官員,半篩選吏員的地方,同樣如此。
基本上,全京城官員那邊,一兩天能夠搭建好的體系,這邊也能在三五天之內全部搞定;
全京城官員那邊,一天就能處理完的政務,這邊也能夠最多兩天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好。
相較起來肯定比較慢,畢竟吏員需要鞭策調整,而且整體之間也需要磨合,但是,這樣的速度已經相當可以了。
按照這樣的效率,大概再有個一兩個月,整體效率上,這半京城官員,半本地吏員的所有城中,也能夠達到與全由京城官員組成的班子差不多的效率。
【本站首發,最快更新】
這樣的程度,就已經比培養半城的吏員要省事,而且快速很多了!
當然,最重要的,肯定就是那只有京城官員擔當骨幹,辦事的任務基本全部交給從原本體系中篩選的吏員的這類城。
這樣的城池,確實難度要高很多。
下派下去的官員,不是崇禎,甚至都沒有達到當地主官級別的人。
縣城之中,最多也就是八品級別;府城之中,也就是七品級別。
在過往,這些被挑選的吏員很多跟著的官老爺,都要比他們的級別更高,所以在級別這一塊,京城出來的官員對他們造不成什麼威懾力。
所以,威懾力的來源,基本就全都由抄家滅族的壓力,以及親眼看到與自己程度差不多的人被抄家滅族帶來。
至於誘惑,則是統統經由升官帶來。
畢竟,崇禎派到各個城池之中的官員,確確實實全部都是提拔上來的,儘管,部分是從吏員之中提拔,部分是由新軍將士提拔。
但是,真的能夠提拔城官員,而且還是這麼大的批次,甚至聽京城出來的官員所講,還有機會繼續往上升,升成知縣知州!
平心而論,這樣的獎懲程度已經很不錯了,雖然比起崇禎那時候,以剿滅全京城官吏的程度來嚇唬吏員,肯定要差一些,但是程度上差異也不大。
可是,在這樣地方的新政推行速度,著實有些慢。
不同於半京城管員,半本地吏員的城池之中,可以先由京城的官員將新政的框架完全搭建起來,然後篩選出來的吏員填補其中就好,這隻有京城官員擔當骨幹的城裡,不把篩選出來的吏員訓練好,根本不可能將新政體系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