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九章

“來人,帶朕去工匠所看看。”

既然興趣來了,崇禎當然也不會有絲毫的等待停留。有了這個想法便直接下令。

工匠所或者說匠戶所是大明工匠體系的一個縮影。

大明的各種職業,其實不算是完全自由的。

整個天下的百姓被分為軍戶,匠戶農戶以及樂戶等等戶籍。

這和現在根據地地域劃分的戶籍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偏向於城市戶籍和農村戶籍的區別,但是比這要嚴重的多。

比如像匠戶工匠家的孩子生出來以後就要繼續做工匠,軍戶家的孩子生出來的就必須要繼續做士兵。

整個體系算起來, 其實是相當封閉的。

太祖當年的規劃自然也有其中的道理。

為了能夠讓他治理下的大明王朝,能夠綿延萬世,深感元末混亂無序的朱元璋,之所以會設定這樣的制度,其實主要的因素還是為了穩定。

從維持穩定的角度來看,太祖把大明王朝的子民分成了不同的戶籍,民戶、軍戶、匠戶、樂戶等等,每一個人有著自己專屬的工作戶籍,這樣就可以讓每個人的分工都能確認,就像一個大的機器一樣,每個人都在上面或者是一個齒輪,或者是一個鉚釘。

每個人既然都有了自己的分工,那麼就不會出現太多的流民,而造成的如同之前元末亂世那樣的境況了。

儘管如今的大明仍然還是發生了這樣的流民亂局,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滿清的存在,那麼李自成就如同一個重新崛起的低配版朱元璋,從流民中來,並且以流民來重新鑄造王朝。

不過,這都是後話。

在朱元璋看來,首先要做的就是維持好當時的穩定,但是隻是把現在的人都安排好了還不夠, 也要把之後出現的人也安排好。

太祖於是規定每個戶籍種類進行世襲,就是說民戶的孩子也是民戶、軍戶的孩子就要當兵、匠戶的孩子只能去提供工匠服務。這樣看來只要不出意外,大明王朝就會按照朱元璋時的樣子持續下去,只是一直不斷變大而已。

並且,如果一切符合預期,那麼隨著人口越來越多,賦稅收入增多、兵士越來越強、工藝越來越發達......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每個人各司其職,這個王朝就能真正實現自己的萬世傳承。

此外他還禁止農民進城打工,規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範圍內活動,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設定了關卡,人們要走出規定地域,必須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

其實也就是想盡一切辦法,來將百姓們穩固在原本規定的那個範疇之內。

粗略看來,這樣的辦法似乎確實不錯,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著完美的東西,任何制度都有缺陷, 任何體系都有漏洞,朱元璋的這個體制也不例外。

但是如今的事實證明,這樣的體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也經不起官吏制度的考驗,現實畢竟不是如同他想象的那樣萬世不變,很多朱元璋制定計劃的時候想不到的意外在這數百年的時間裡接連發生。

實際上,儘管朱元璋為了保障自己的這套制度模式能夠貫徹實施下去,對那些敢於改動和違反者,制定了嚴厲的處罰措施。

比如說,太祖曾明確規定:太監干政者,殺;敢議立丞相者殺等等。

可是這些措辭嚴厲的規定卻幾乎沒有真正發揮過作用。

太監還是照常干政,內閣還是行使著丞相的權力,此路不通就繞道走,誰也沒把太祖成法當回事。

權利始終在地方,在富紳,在百官之中,這樣的情況下,負責維護規則的人本身對太祖制定的規則不滿意,自然就會扭曲它了。

在戶籍制度這方面,自然同樣如此。

除此之外,戶籍的傳承,本身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個人能力。

假如你是軍戶,那麼你的兒子也必須是軍戶,並且還要按照這樣的方式一直繼承下去。

而且,就算是沒有兒子,只要你的親戚裡有男子,那麼就需要拉一個親戚來充數,如果連親戚中也沒有男丁,也不能就這麼算了,無論如何要拉一個人來充數,不管你是坑蒙拐騙,還是怎麼樣,反正要找一個人來充數。

這樣的情況下,軍戶的作戰能力自然逐代減弱,以至於甚至打不過同等人數的流寇。

再比如你是一個匠戶中的廚子,但是你不會做飯,那也沒關係,只要你人過去了就行,你可以做的不好,但是就是一定要你做,而且你一定要做。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