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賊本身都是流民起家,早期的時候根本打不過正規軍。
現在稱帝建立大順的李自成,早期敗過不知道多少次,甚至全軍覆沒的仗他都打過好幾次。
之所以一直以來,不僅沒有被壓下去,反而一路聲勢浩大,相當重要的一點,便是核心部隊闖軍老營都是騎兵。
一旦遇上官兵的大部隊,或者打不過的強軍,直接把裹挾的流民軍隊扔在前面當炮灰,老營第一個溜之大吉。
之後,再找災區裹挾一通,原本打沒了的部隊,一下子又是幾千幾萬的浩蕩聲勢了。
事實上,清軍之所以打得所向披靡,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其機動性。
地方機動性強,哪怕你謀劃得當算計了得,但是隻要留有一線縫隙,騎兵就能從這縫隙之中直接插進去,殺得後方戰局一瀉千里。
只要不是特殊地形,同樣的人數,騎兵天生就比步兵強了不知多少。
這些,兵法書上自然也都講過,崇禎也都記得。
但問題是,就算知道這些,昌平明軍當下沒有成建制的騎兵那是事實,馬都沒有幾匹,又該如何機動?
“陛下,是否從吳總兵那徵調騎兵過來?”
一名將領提出了建議,不過立刻就被其他將領反駁。
“寧遠距此相隔多少裡?雖然吳總兵已經往京城馳援而來,但是趕到此處,怕是等到十數天之後了,彼時闖軍說不得都已經退兵,再來騎兵又有何用?”
兩人口中的吳總兵,正是崇禎出京之前詔徵天下兵勤王,加封為平西伯的吳三桂。
吳三桂此前身處寧遠防備女真,雖然當下已經聽令前來京城勤王,可是想要趕到,怕是還得好些天。
遠水救不了近火,指望吳三桂的騎兵,怕是來不及的。
排除了這個辦法之後,其他將領又開始討論起了應對辦法,但是講出來的各種辦法不盡如人意,基本上都實現不了。
半個時辰轉瞬即過,但是全城的將領仍然沒有想出合適的想法。
沒有馬匹的情況下,想要提高軍隊的機動性,實在是太難了。
此時,崇禎想到張巡另一場作戰,似乎是由精銳步兵直接衝殺的敵陣,這般來看,是不是軍隊強盛,也可以強行衝擊?若是這樣,是否可行?
“唐將軍,朕記得,除了張巡將軍另一場大勝,乃是派精兵強襲?若是將城中精兵親衛合歸一處,另選兵卒補齊人數,可否憑藉硬實力衝殺闖軍大營?”
“這......”
“交出親衛家丁?”
“這,我等安危......”
精兵親衛,每位將領手下都有,而且這些兵卒的衣甲、戰鬥力絕對不會弱於當世強軍,畢竟他們可都是關鍵時刻可以保證將領安危的。
昌平城中,因為此次崇禎御駕親征,別的不多,將領和親兵是真的多,十多位將領的親兵聚在一起,都能有大幾百甚至上千人。
這樣的部隊要是加上優選計程車卒,湊個兩千人出城,哪怕是闖賊的騎兵,也絕對無法在大營到昌平的距離內圍殲他們!
但話又說回來,一旦這支部隊死傷慘重,那他們這些將領的安危可就不好保證了。
一旦戰敗,可能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就會被殺死。
那麼,唐通,會願意交出親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