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三月。
李自成的部隊已經逼近北京城,沿途城池紛紛或破或降,眼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攻到京師。
大好河山,紛紛破碎;朝堂之上,一片驚慌。
今日已有探子來報,闖賊仍然來勢洶洶,攻勢絲毫不減。
顯然是試圖直搗黃龍,畢功於一役!
這般局勢之下,大明......還能撐得了幾天?
“諸位大臣,朕該如何是好?該派何人迎戰闖賊?可有干將願請纓出戰!”
崇禎求助一般地望著滿朝的文武百官,想要尋求應對之法。
但是他從期盼一直等到絕望,底下的臣子們也沒有任何一人出列應對。
所有臣子都站立原位,低頭盯著自己的腳尖,安靜地跟全是死人一樣。
“滿朝大臣,竟無一人有謀,無一人有勇?!”
崇禎臉上的表情逐漸癲狂,看著堂下一個個陌生和熟悉的大臣,心中逐漸怨憤。
為了這祖宗傳下來的大明基業,他朱由檢夙興夜寐,廢寢忘食,為了省錢,連宮裡的婢女都辭退了!
而朝堂之上,這些被他寄予厚望,全心信任的臣子,竟然在關鍵時刻連站出來的勇氣都沒有!
朕要你們有何用!
見仍然無人應答,崇禎惡狠狠地盯著排在百官前列的首輔,立身咆哮道:
“魏藻德,你身為首輔,值此國家危亡之際,竟拿不出半點主意?!”
聽見皇上點了他的名,魏藻德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皇上,臣前幾日才擔任首輔,事關重大,如何敢輕言獻計!”
這番話說得言辭懇切,崇禎被堵得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是啊,朝堂之上,還有什麼能戰之臣?上一任首輔都才擔任了月餘便能力不足被更迭,滿朝文臣武將,又有誰還能擔下重任?
甚至滿朝文武,又能有幾人有所擔當?!
“若孫閣老還在,該多好......”
崇禎怔怔地自言自語。
唯一能戰之臣,曾擒獲闖王高迎祥,大破十五股起義軍的孫傳庭,已經於五個月前陣亡於潼關,享年五十一歲。
國難之際,朝中竟再找不出一位能擔當重任的肱骨脊樑!
這是亡國之象啊!
“陛下,南下吧,闖賊勢大,實難抵禦啊!”
堂下一名不知是哪個派系的臣子站出,勸崇禎南下偏安。
此言一出,立刻有臣子站出來反對。
“大明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此祖宗宗法也,違背便是不孝!爾等讓陛下南下,陛下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從太祖朱元璋開始,便定下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的祖訓。
意思便是可以敗,可以輸!
但是身為大明的皇帝,萬不可未戰先怯,怕死投降!
兩百年來,這條祖訓已經深入到了明朝的血脈之中,儘管出了一位位離經叛道、荒誕無稽的皇帝,但是無一人違背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