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那場席捲了全中國的電影《少林寺》,在武俠中,少林“天下武學之源”、“武林泰山北斗”的地位基本是由金氏武俠發揚光大。
“新派武俠的世界觀格局由金庸武俠奠定”是大部分評論者的共識,至於許多門派概念的約定俗成,也與金氏武俠脫不了干係。
當年央視版《笑傲江湖》播出後,青城派即提出異議,後來金庸先生造訪青城山,青城派列劍陣以待,既有對一代巨匠的尊敬,同時也隱晦地表達了己派對中黑化“青城派”的不滿。
金庸先生也在之後的談話中說承認了自己錯寫青城,以後有機會會重新寫青城武術。
這件事在坊間傳位一時美談,金庸武俠的巨大影響力也再次得到體現。
然而,奇怪的地方在於,作為武林北斗之望的少林在“射鵰三部曲”的前兩部並無多少出場,華山論劍時也未見五絕提到過少林武功如何如何,說到底這原本就是作者在做故事大綱設定時的預先安排,說是有意避免也可以解釋,畢竟這樣一個重要門派的添入,需要對整個故事的框架進行重新設定,工程量不在小。
然而,作者妙筆一轉,不僅成功地解釋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同時還把這個設定融入到《倚天屠龍記》的大綱中,成為故事的一條重要線索。
這就是少林寺著名的“火工頭陀事件”,距郭襄隻身行走江湖的七十年前,少林寺有一位在灶下燒火的火工頭陀,因為平日裡受監管僧人欺壓太盛,心中積怨就偷偷去學武功,不料一學之下。竟練成了極厲害的上乘武功,接著他深藏不露,開始了扮豬吃虎的燒火生涯。直到少林中秋大校,此火工頭陀方才大顯神威。技驚四座。
之後,達摩堂首席苦智禪師親自出手試招,由於愛惜人才手下留情,反被火工頭陀打死,少林因此大亂,火工頭陀已然逃走,苦慧禪師後來也憤而出走西域,自創門派。少林因此元氣大傷,武學中衰數十年,錯過了射鵰、神鵰的火紅年代。
這個情節合情合理地解釋了少林缺席前兩部曲的緣由,但如果僅僅如此,絕對不足以完全彰顯金庸武俠經久不衰的魅力。
具備一定主角光環的火工頭陀從少林逃走之後,遠赴西域,創立金剛門,門下傳人阿大、阿二、阿三後效命朝廷,為趙敏驅使,武當七俠之一的俞岱巖還未來得及為自己代言。就被阿三打成殘廢,臥床若干年,為張翠山夫婦自盡埋下伏筆。也最終使得張無忌被推上歷史的舞臺,成為三部曲收官之作的男主角。
追本溯源,《倚天屠龍記》的故事恰恰源於那個“燒火僧的逆襲”。
而這裡面涉及到的伏筆運用及故事銜接技巧值得所有寫作者學習和研究。
不過,此世讀者現在還不用思考那麼多,隨著郭襄和張君寶的重逢,隨著琴音引出何足道,關於《倚天屠龍記》的主角激辯正在華山論壇和《匠錄》辦公室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別的作品先擱置不說,就說《射鵰》和《神鵰》,主角有沒有第一章就出場的。有沒有人三番五次猜錯主角的,所以大家不要吵了。按照古庸生的風格,我幾乎可以斷言《倚天》的主角絕對不會是郭襄。何足道的話,名字沒有主角相,謙虛是夠謙虛,但內涵不足,因此三人中,我反倒認為驚鴻一瞥的張君寶可做主角,畢竟大家也知道,張君寶其實就是後來的張三丰。”
“大家都在聊古庸生開篇的逆向思維,這裡我有話說,眾所周知,古庸生在以前的作品中,習慣性地回給讀者一個錯誤的導向開篇,把讀者思維往另外一個方向引領,然後幾章之後,忽然筆鋒一轉,真正的主角才正式出場,那麼問題來了,這次他會不會逆向思維再逆回來,當大家都在說郭襄不可能是主角時,她恰恰成為了主角,要知道,古大以前的作品可是寫過女主文。”
“你們忘記《白髮魔女傳》和《白馬嘯西風》了嗎,前兩部女主文都是悲劇收尾,愛而不得,遺憾收場,我推測這一部以郭襄為女主的武俠會給大家一個圓滿的結局。郭襄女主無疑。”
“古庸生作品看完第一章就敢猜主角,你們是第一次看古庸生嗎?至少要三章之後吧。”
……
讀者熱議《倚天屠龍記》主角問題,歸根結底是對古庸生歸來的一次歡呼,其實主角究竟是哪個並不重要,古庸生之前的已經證明,開篇慢熱完全不耽誤故事的精彩,大家只要保持期待即可。
這種熱度只是從側面顯示古庸生無與倫比的人氣而已,在別的作者看來,既羨慕,又勵志,他們雄心勃勃地想:“以後我開書,一定也要有這種規模。”
《匠錄》一眾編輯此時已經拿到第二章稿子——“武當山頂松柏長”,在這一章裡面,除了透過覺遠大師回顧了少林那段慘痛往事,張君寶終於顯出大家身手,主角崢嶸初露。
其實對柳敬亭來說,這本《倚天》的開篇最讓他念念不忘的並不是主角是誰、也不是郭襄如何思念楊過,而是覺遠大師的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