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權威獎項需要選出自己的新意,儘量保證結果能有出乎意料的效果,眾望所歸的大熱門影片最後完全爆冷,屢見於各大頒獎典禮。```23x`
電影獎項的設定和裁定本來就無法排除主觀性,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人吐槽“票房和獎盃是反比例關係”。
不隨波逐流方彰顯獨特和獨立的品味。
儘管如此,有些“全民皆曰可”的現象級影片,評委會也不介意偶爾順一下民意,畢竟一味地搞標新立異會激起觀眾的逆反心理,到時候丟了收視率就得不償失了,而且一般這個時候都會有人站出來唱衰,諸如“別傻了,我們越支援的影片,他們就越不會選”。結果被評委會生生打臉。
“順民意”有時候也是表達公正的一種手段,這就等於告訴所有人,我們的評獎既不會從眾,也不會刻意特立獨行,而是真正的公平。
《阿甘正傳》顯然具備這種特質。即便是前衛文化的擁護者們,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能讓人哭能讓人笑的典型的美國式的正能量的佳作。
電影爆棚的口碑透過網路世界蒲公英般地飄飛到世界各地,造成各式各樣的反應,除部分知情者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替柳敬亭擔憂或者等著看他好戲。
至於那部分知情者,反應更為強烈,即便他們預先對這部電影做出判斷,大致知道這是一部能造成一定影響的影片,但當事情真正發生、讚美聲越來越多的時候。體驗完全不同。
“他居然真的做到了!”
即使事先心裡有過這種預判,事後仍舊會有這種驚歎。
“不知那些用《阿甘》質疑柳的人知道真相後,會是怎樣的反應?”
電影製片羅斯跟負責接洽柳敬亭的b公司高階電影經紀人弗蘭克私下聊天時。提到這個問題,弗蘭克微笑搖頭,長時間不做回答。
“我現在特別想知道細節,我想以後可以寫到我的回憶錄裡面。”羅斯滿臉期冀地望著羅伯特。
與有榮焉的羅伯特終於開了金口:“自信,果斷,清晰,沉著。魄力,這些詞你可以隨意取用。”
“細節,細節。”羅斯忙揮手打斷,“羅伯特,你也是做電影的,應該知道敘述的魅力在細節。”
“你指的是哪一次?”
“每一次。”
羅伯特大笑。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可以談論的細節。他當時帶著劇本過來找我的時候,只跟我說了一句話,‘嗨羅伯特先生,我這裡有兩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劇本,你是否有興趣?’然後我回答yes。”
羅斯拍掌道:“就是這個!”
美國人特別喜歡這種創史之初的瞬間,當初喬布斯約見斯卡利,一句“你是想做一輩子糖水,還是想來跟我一起改變世界”廣為流傳。成為商界名人的經典軼事。
“先別急,還有兩部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