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大長公主暈倒的訊息,小皇帝可不管對方是借病示弱,還是借病要挾,大手一揮,大長公主便居家休養了。
至於駙馬,被小皇帝調到外地,先待個三年五載,過後看駙馬的表現再來決定他的歸屬。
大長公主與駙馬的獨子也給小皇帝尋個由頭外派了,歸期未知。
小皇帝此舉太突然,眾人紛紛猜測他向大長公主下手的原因,訊息靈通的人閉緊嘴巴,沒打算沾惹是非。
榮李利用這事打壓了大長公主的氣焰,一是為榮家出氣,二是助小皇帝進一步掌控皇室宗親。
敲掉上頭那幾個硬骨頭,剩下的自然不足為懼。
說起大長公主和原身的恩怨,只怪原身太好看,不然也不能被啟寧帝一眼相中,將他推到人前做那顆棋子。
原身的品貌令大長公主動了心,有意在啟寧帝駕崩後,將原身納入她府內,只做她一個人的內侍。
便是不能做什麼,單單看著他的臉,都能叫她歡心,即便她早有駙馬及一干面首,也無所謂。
原身清楚大長公主的意思,屢次拒絕,言明餘生只想歸鄉生活,無意攀附大長公主,因此惹怒了她。
啟寧帝的突然離世,打得眾人束手無策,原身的借勢而起,很是礙了一些人的眼,尤其看著他越發受小皇帝信重,而他們始終被排斥在外時。
糾纏到現在,大長公主心裡早沒了往昔的情意,只想拉下榮李,好為她的兒子爭取一個位置,扶搖直上。
再往下,說不得她還能暢想一下女帝的位置,權勢面前,自要無所不用其極,只為打到敵人。
因此,大長公主的目光放在了榮家人身上,再怎麼謹守本分,也總有疏漏的時候,全子泉又糊里糊塗的遞了把柄過來,可不就被她利用了?
但現在加以利用的是榮李,病倒的是她,待她病好,也沒辦法恢復從前的榮光了。
解決完一事,又生一事,前腳全子泉教訓了兩個嘴臭的人,後腳原身的侄子,榮燕明就對敢非議他大伯的人拳打腳踢。
被打的人因著心虛,只抱頭護住要害,根本不敢還手,誰讓他方才竟然說起小皇帝的不是了?
榮燕明一頓老拳下去,看著說錯話的人鼻青臉腫的樣子,胸口鬱氣盡消,臨走前不忘了再次警告他小心禍從口出。
話落,榮燕明轉身就走,過了一會,被打的人搖搖晃晃的站起身,自認倒黴的回了自己的院子。
書院不可以打架,但只要不被抓住,年輕人之間的爭執便不算什麼。
坐在椅子上,榮燕明想起那人的混賬話仍是氣怒難平,但打也打了,又不能把人弄死,只能算了。
原身是無後,但他有弟弟有侄子,再不濟還有外甥,難保不會讓人懷疑原身仍有竊國的可能。
雖受原身影響,榮家上下皆謹守本分,從未有過妄想,然他們身正,卻奈何不了他人眼歪,總是私下議論紛紛,揣測原身的不臣之心。
榮燕明自小便被父親教導要尊重大伯,護著大伯,不可被人挑唆,惹上潑天禍事,聽得多了,也便記在心裡,時刻約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