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俱誠見著自信心爆棚的刀客,點了點頭,自顧自低聲說了一句:“求仁得仁,求死得死。”
突然數不清的劍氣無休止地從天而降,悉數向獨孤伽羅所在的山峰墜去。十方俱誠扔出一把帶鞘劍,讓其在身前豎立懸停。
劍心澄明,不拔劍亦有無盡劍氣。這,是詩劍仙李白醉後一言。
而這位相傳醉後更勝醒前、劍術冠古絕今的大劍仙,也正是六百年前大彭王朝刀劍大爭的主角之一。劍術之高,直達天聽,豪邁之氣,直貫地府。
何其相似,這一代劍道魁首十方俱誠完美再現了醉酒詩劍仙的這道讖語。
“來得好!”
獨孤伽羅哈哈一笑,單手倒提長刀在身前,漫天劍氣滾滾而下,每掠過一道劍氣,他便振刀一次。先後振刀二十四,每次振刀皆不同。獨孤伽羅身旁有異象,或有天地春風、或有滾灼熱浪、或有蕭殺葉落、或有冬雪冬雷。獨孤伽羅的刀是長刀,但刀身比起尋常的刀更加寬闊,跟鬼頭刀相近。刀客振刀,刀身長鳴。
春風吹、夏雨落、秋葉折陽、冬雷陣陣……每一道異象都撕開一道劍氣。四季異象週而復始,不斷蠶食從天而降的劍氣劍雨。武功大道三階九境,傳承近千年,而世人傳為宗師的前三境高手,是那以儒家氣象命名的“高位”、“聖言”、“天命”三境。在千年之前大闕開朝之後,這套武功體系便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武道坦途。至於這凌駕於眾生之頂的武道三境,“高位”力無雙、“聖言”一語成讖、“天命”天地共鳴。獨孤伽羅一手振刀,已經是妥妥的天命頂峰水平。
獨孤伽羅保持刀勢不變,在心中默唸這一式振刀式:人間。
劍氣落盡,獨孤伽羅毫髮無損,他將倒提刀改為直握刀,指向天上十方俱誠,暢聲道:“再來?”
十方俱誠不作發言,身形不動,左手前探,伸手抓住那把無鞘劍,右手則握住刀柄,緩緩出劍。
出劍一寸,獨孤伽羅胸前衣衫毫無徵兆地裂開一道小口。
出劍兩寸,獨孤伽羅保持著那個長刀前指的姿勢,全身綻放起細小的血花。
劍術世無雙?
刀客低喝一聲,眼神微凝,收刀在左腰邊,低垂刀尖,雙手握刀。獨孤伽羅一聲怒吼,以夸父仰天式自下而上斜撩起一道上百丈的刀光。那些籠罩全身的細小劍氣驀然消逝,巨大刀光直奔天上一人雙劍。
十方俱誠第一次面色凝重,手中劍直接出鞘一半,三股巨大劍光橫著斬向百丈刀光。劍光刀光一交觸,便互相傾軋,鋒刃處傳來刺耳的鳴聲,一時間狀況膠著。
獨孤伽羅脫胎於拔刀術的仰天一刀氣勢不凡,十方俱誠那柄劍中溫養的劍意同樣不同凡響。
遠處觀戰的蘇傾天暗自忖度,三股劍氣,每一股單獨拎出來都比不了師叔此前在青崖上演化的一劍,但三劍同勢,劍意互相彌補,層層疊加,不是那道刀光能夠媲美的。十方俱誠劍術千變萬化,劍意圓滿無暇,真真是劍仙風範。雖然不知他和那個六百年前,詩酒劍皆是中州最得意的詩劍仙比起來孰強孰弱,但這一代江湖大年,十方俱誠雄踞劍魁之位三十年,千千萬萬劍客,萬萬千千天才,都對這個劍魁沒有半分不服氣,可見十方俱誠這個劍仙名頭的名副其實。
果不其然,刀劍互毀之下,刀光率先承受不住,被三股劍氣一下子削成四段,崩毀而去。而早有預料的獨孤伽羅閃電一刀,亦是打散了憑藉餘勢而來的三劍氣。
十方俱誠頷首,輕輕說了一聲:“再來。”
這一次,白衣劍仙直接將整把長劍拔出。劍出鞘的一瞬便自行懸浮在十方俱誠手掌之上。十方俱誠右手單託長劍,劍光刺眼,劍氣反而內斂。
他望向戰意昂揚的獨孤伽羅,屈指彈指,道了一聲:
“去!”
長劍暴射而出。
山峰之上,獨孤伽羅瞬間頭皮發麻。他長舒了一口氣,面對這迎面而來的必殺一劍,做了個很奇怪的動作,朝刀身上呵了一口氣,長刀向身後一抖,一雙腳踏裂半座峰頭。不退反進,迎向那飛仙一劍。
獨孤伽羅以何作為立刀之本?
霸!霸刀!霸氣絕倫,一往無前!
獨孤伽羅直撞向飛劍,那柄氣勢洶洶的飛劍被衝撞的東倒西歪。不服氣的飛劍調整劍尖,重新指向獨孤伽羅,不曾想那傢伙忽然一招撩陰腿式的出刀,猝不及防地以刀身拍劍身,拍的它撞碎了兩座峰頭才止住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