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氣附體後,一身浩然正氣,聲音如洪鐘大呂。
整個朝歌城都聽到了文臣對禁軍和皇室長老的罵聲。
鎮守的長老和禁軍卻不為所動,絲毫沒有在意對方的辱罵。
那些覲見的文臣氣得暴跳如雷。
罵了半響,文臣們也是口乾舌燥,只能退去。
鎮守長老和禁軍的強硬態度,更是讓人懷疑子勝陛下是不是真的病危,才讓長老團出現了變故。
各大勢力的人隱約知道一些訊息,很清楚每一個帝國的長老團都是派系林立。
諸夏帝國也不例外。
有人在懷疑,受傷的皇帝已經被長老團控制,禁軍也叛變了。
此訊息被有心人士散播,並迅速擴散。
原本就人心惶惶的朝歌城,更是風聲鶴唳。
大皇子首先站了出來,指責是鎮守皇宮的五長老。
五長老雖然是子勝的嫡系,但從子勝出事後,他就和二皇子走的比較近。
大皇子認為五長老封禁皇宮,是企圖謀害陛下。
五長老又一直保持沉默,更是讓人懷疑他的目的。
大皇子發聲後,支援他的文武百官也相繼發聲,指責長老團一意孤行意圖謀逆。
子洪的名望迅速攀升。
很多中立的官員,都開始倒向他的陣營。
二皇子見狀哪還忍得住,他立即跳出來斥責大皇子,辯駁大皇子的蹩腳理由。
五長老與二皇子走的近,儘管還沒有投入二皇子的陣營,卻是有拉攏的機會。
兩人勉強能算是同一個陣營。
五長老遭受大皇子的攻訐,二皇子自然要站出來為他辯駁,以此來獲得五長老的好感,方便將其拉攏。
子泰認為,五長老並未做錯什麼。
他作為二皇子,在五長老派人封鎖皇宮後,都沒法進入皇宮。
不正是五長老秉公執法的表現麼?
子泰還指責大皇子子洪,沒事找事。
二皇子跳出來後,支援他的文武百官,同樣是站出來發聲。
大皇子和二皇子派系吵得不可開交。
九皇子子天驕,以及其餘幾個參與競爭皇位的皇子,也是陸續加入亂局。
各個派系互相攻訐,爭得面紅耳赤。
如果不是有供奉團在一旁協調,恐怕已經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