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來到東晉也已有半月。這幾日皇宮裡他的兄弟姐妹都在尚書房裡。
氣氛嚴肅,明日便是他父皇晉元帝考校他們學習成績的日子。
出乎意料地是,這次不僅僅是他們,王侯將相達官貴人的子女也一同考校。
當然,他的官配媳婦庾文君也在。
如若不是周圍人眾多,定早已上前搭訕了~
題目現場隨機,這可愁死了這幫平日一上課學習就頭昏腦脹的人。俗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他父皇出題每次都是靈活多變、深有寓意。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矇混過去的!
尚書房裡的書應有盡有,幾乎涵蓋了全國各地遍地的知識書籍。被選中來參加考校的,雖然他們年紀尚小,但他們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高人一等。
家族旁枝,普通百姓們平時羨慕的目光更是大大地助長了他們的傲氣。
那一個個趾高氣昂的神態在他看來十分不討喜。簡直就是封建社會世襲制度的縮版。
當然,沒人敢對他擺架子,誰叫他是世襲制度的天花板——當朝皇子呢...
這次考校,與以往略有不同。
這第一題便不是平日機械式的填寫,只聽他父皇問道:
"打仗必然會死人,殺人絕不是好事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最近邊境多事,朝廷正在討論征伐之事。如果能透過外交努力,實現罷戰息兵,那是最好的。對此,你有什麼好建議?"
這道題,考的是軍事加外交的問題,而且是國家面臨的現實問題。
眼下臺上這位正是張將軍之子張軍,年齡不過十一二歲。平時耀武揚威,和三弟司馬沖走得很近。只看他神色緊張,語序混亂,對於問題的回答,似乎也沒有多少自信,但總算還是這樣結巴地說下去了。
“別國如若攻打我國,若我為將軍,必定狠狠帶領士兵們打回去。一味透過外交調解,只會體現我方弱小。"張軍結結巴巴道。
父皇看了看張軍,朝他點了頭又搖頭,目光與周圍王丞相等人交換了一些意見,示意他先行下臺,默不作聲。
張將軍也立刻抬頭看向張軍,可是張軍這時卻羞愧的低下頭,根本不敢與他對視。其實從他的回答中也能感受到他的答案一般。
張將軍對他兒子的表現很失望,不過根據以往考校表現來看,他也早就有所準備。
下一位,禮部尚書之女張楠。
"史之亂以來,中原地區,戰爭連綿,百姓逃散,國庫空虛。目前,國家陷入極度困境之中。但如若要百姓務農吧,大家不安心在家鄉居住生產;或加增商稅吧,人們又說稅賦過重。你有什麼好招重振我國雄風?如何走出當前的困境?
這,便更難了!
他捫心自問,答不上來。
“小女認為,要使國家重新富裕強大起來,首先得讓城中德高望的人做出表率,樹立榜樣作用。
而且民以食為天,首先得確保百姓不能餓肚子,只有吃飽飯有了力氣,才能幹活,一步步重建家國。"張楠不卑不亢地答道。
“甚好。”
司馬紹看他父皇滿意地向那張楠點了點頭。
不同的人理解也不一樣。當然,只要是見識淵博的人,自然能從中看出許多東西來,此女有自己的想法,可堪大用。可惜,是個女子~
......
終於輪到了司馬紹出場。
你是朕的子嗣,國家未來的支柱。朕會考校你三題,你務必仔細思慮回答。
“若有一日你為帝,何以為治國?”
“汝以朝之制何如?”
“左右之人可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