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為了弘揚佛法,就命令於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此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並發展到全國各地。
元宵節,也因此堪稱古代人的“狂歡節”。
今晚的建康城中,好不熱鬧!
但凡見到的茶館酒肆,都將自家的營業場所作為燈謎活動場所。
或研究探討,或張燈懸謎,招引猜射,娛樂民眾。
謎燈有四面,三面貼題簽,一面貼壁,此燈又名彈壁燈。猜中者揭籤,獲小禮品留念。
街道上,一個個文人學子們搖頭晃腦地點評著有趣的謎題,即便是未曾讀書的市井百姓,在這樣的氣氛下也能加入到他們當中,雖然有些裝模作樣之嫌,但能沾些風雅之氣也行。
“快點。”司馬紹急匆匆道。
說著就拉著庾文君向前衝去,還回頭叫了侍女楠兒和瑩兒。
“你們快點跟上。”
走進一看,兩個酒桌臨時搭建的檯面上站了兩個男子正在比猜字謎。
檯面下圍了一圈的人,好不熱鬧。
“太陽西邊下,月亮東邊掛,猜一字。”男子問道。
臺上另一男子滿臉通紅。似是回答不上來。
“噓,下來吧,下來吧。”底下的百姓看熱鬧譏笑道。
“小姐,那是什麼字啊?”楠兒歪著胖腦袋問。
庾文君默不作聲,望著司馬紹,似是考驗。他卻笑了笑,大聲臺下說出:“明”
侍女楠兒張著大嘴巴,伸著手指撓了撓頭,“原來如此。”
“王少爺,你已經連續兩個字謎都沒打出來了。這題還是底下人回答出,該下去了吧。臺上的考官嘲諷的笑著。
“我既沒下臺,證明還可繼續作答。底下那人脫口說出但並沒有上臺參賽,作不得數哼,!”滿臉傲氣地賴在臺上不下來,同時惡狠狠地望向底下說出謎題的司馬紹。
似是打了他的臉。
越過司馬紹,望著身後的庾文君和兩侍女兩眼放光,好漂亮的女子。
嚥了咽口水大聲喝問道:“你可敢上臺與我比試一番。我兩一同參賽答題,三題兩勝。如果你贏不了本少爺,那麼今天你就把身後的女子們讓給我一塊飲酒作樂如何?”
“你放肆,我家小姐乃是大...”
”楠兒!不得放肆。”侍女閉上了嘴,沒有繼續發言。
遠處暗中護衛的侍衛們也紛紛作出抽出武器的姿勢,虎視眈眈地望著那人,但凡有一絲逾越之處或前方一聲令下,定第一時間拿下此人。
“你剛剛說大什麼?”王少爺問。
司馬紹說道:“我身後這位姑娘可是赫赫有名的猜燈謎大高手,你若想比試,儘可以找她。但我做不了這個主,不能代她出站比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