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四十章:風起

一場天大的危機隨著常威的造訪而消弭於無形。裝載好的兩輛馬車再次被卸了下來。原本滿是愁緒的騰超以及眾家僕們此時臉上喜色盡顯。

常威今天也是牛逼吹上癮了,幾乎是將這段時間孤夜在薊城裡乾的事情全給炫耀了一遍。甚至暴露了他「拈花公子」的渾名以及開設的百戲畫坊和慈孤院。

當然了,這裡頭可不止一次提及到胖妞魏青雀。騰姜自是個聰明人,當然能聽出裡頭的暗示,加上某人也根本不做任何掩飾,其實她早就看出來,面前這位虎背熊腰的姐姐早就盯上自家男人了。

只不過無論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前看後看,來回一百八十度看,都沒能看出這位青雀姐姐對自己哪怕具備的一絲威脅。

鑑於雙方實力實在是懸殊異常,所以騰姜根本就對魏青雀生不起任何戒心。反倒是因為其大大咧咧的性格,和無拘無束鹹淡不忌的說話方式,兩人倒是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哪怕是魏青雀明確表示自己很喜歡孤夜,願望是自己也能夠嫁給他的時候。騰姜亦是非常大方的點頭同意了,條件只有一個,那便是自家男人點頭同意就行。

不過對於這個可能性,騰姜以及身邊的丫鬟小蘭都認為結果幾乎為零。因為任何一個正常的男人都不會娶一個手臂都要比自己大腿粗的女人吧。

當然了,此時騰姜根本就不知道,眼前這個胖女人之所以會變成這副鬼樣子,那是因為小時候不懂事,把領悟的道韻符屬性胡亂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結果。

騰姜更是不知道,面前這個女人是何等的天才。如今十九歲出頭的她已經凝聚出了兩個道韻符,至於第三個按照其預計,最多也就需要半年的時間,到時候便也可以恢復成原來的身材比例了。ap.

更更不知道的是,這個叫魏青雀的女人可不單單只是薊下學院醫廬的學生而已,她背景可是堂堂戰國四公子之一魏國魏無忌的獨生女。

要論到身份高貴,可不是騰姜一個小小邊城守將之女能夠比擬的。大大咧咧的外表下可不代表的只有單純。

其實更多的還是這樣的小心思,莫說此時孤夜與其還沒有正式完婚,就算成了夫妻,到時候正妻之位還指不定是誰的呢?

其實這也不能說是耍心機,魏青雀的真實身份就連常威也是不知道的。

準確來說應該是懶得知道,畢竟學院之中美女如雲,更有云水仙這樣的尤物。哪個會閒著沒事去打聽一隻「母獸」的背景身份。

本著人家不問自己不說的原則,魏青雀今天便順利的給騰姜設了個套,以備將來有一天發生矛盾時佔個先機。

就這樣兩個人在騰家從早上待到黃昏,直到用了餔食之後才意猶未盡的離開。

期間常威也多次囑咐不能把孤夜被貶文安城的用意透露出去,騰超也自是知道其中利害。

待到曲終人散,看著依舊擺滿屋子的禮物,騰超這才從一天的如墜夢裡醒來。

他呆呆的感嘆著老騰家終於是要走好運了,不用猜也知道,明日面見王上,自己必定會得到難以想象的重用……

與此同時,如今的王宮之內,一場決定燕國未來興衰的會議已經進行了整整一天。

參加這次重要會議的除了國相樊樾和上將軍樂毅之外,還有另外七八人。幾乎集齊了糧賦,戶口,匠作,將領,以及負責外事的一眾官員。

「眾卿,如今秦相蘇秦已然就六國伐齊之事成功與魏,趙,韓,三國達成共識並締結了聯盟不日便會回返秦國。

至於那楚國態度如何其實已經無關緊要了。一旦我燕國舉起復仇伐齊的大旗,到時候其他四國必會同時響應共同出兵。

只要我們五國兵馬直驅齊地

,最後態度曖昧不清的楚國自然不會坐視肥肉被分割,出兵共伐也是必然的!」

說到這裡,燕王喜的身體甚至都激動到不自覺的顫抖。昔日差點被滅國的深仇大恨啊,現在終於可以看到報仇雪恨的曙光了!

「本以為蘇秦促成此事還需幾年功夫,未曾想天佑我大燕。今有昌國君征討東胡,將百萬膏腴盡皆併入燕土。後有那田法章作死於老君山上拔下軒轅劍激起眾怒。

如今箭已在弦,刻不容緩。夏末秋收之後,本王打算下令徵召全國,開兵庫,分甲冑,起兵十萬,伐齊!」

燕王單腳踏於案上,唰的一聲抽出腰間寶劍對著堂下眾臣大聲宣佈。

而在場的所有人亦是個個激動莫名,立即抱拳應諾!他們當中的這些人,大多都經歷過當時那場滅國之戰,對於齊人的仇恨亦是最為深刻的。

六國伐齊之事,此前唯有國相樊樾與上將軍樂毅知曉。現在突然得知有這樣一個機會已經擺在面前,整個朝堂之中,幾乎是聽不到半句反對之聲。

加上此次樂毅徵胡的大勝,收其戰馬物資,便已足夠支撐這十萬人大軍的消耗了。

見底下群臣個個毫無異議,燕王喜當即命人撰寫伐齊檄文,並命上將軍樂毅領兵三萬先往武平城集結,以防齊人狗急跳牆滋擾邊境,以待後續徵召計程車兵與籌備的物資完備。

隨著燕王命令的最終下達,整個國家機器徹底全速運作了起來。而這種變化,在短短的半個月之內,薊城的老百姓們便已經能親身體會到。

首先是牢房裡的囚犯,無論是之前所犯何罪,如今將被全部釋放充作囚徒兵。騎驢奔走負責宣講王令的小吏一波又一波的從四個城門四散而出。

糧倉的大門如同一個無底洞,將市面上流通的陳糧不斷吞噬進去,以至於糧價都因此漲了三成。要不是秋糧即將收割,這會兒非得出亂子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