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青山村山家宗祠再開,為了山二郎提出的分家之事。
等王家二舅爺出面後,議論紛紛的村民們才消了聲,都沒想到當年王家和山家鬧成那樣,現在王家還肯來助山二郎分家。
二舅爺站在山大郎和山二郎身側,挺著腰桿兜著手,杜氏則被山三郎和山春花攙扶著,面露哀容。
雖一方盛氣凌人一方慼慼怨怨,但山三郎夥同其母杜氏偷賣自家孫女的事已是人盡皆知,並無人同情。
村長眼皮一抬,掃了一眼見山家人都到齊了清了清嗓子,“今日祖宗在上,山大石之子山二郎請分家業,其母舅見證,族老皆允,自此山大石家按成年男丁三分,協承家業。”
開場白說完,山二郎雙手奉上了分家的契據,主要是他爹山大石死後遺留的家產分配。
現山家有三子一女,女兒山春花因年十歲未及笄出嫁,分家後隨母杜氏而居。
一開始,都以為山家公中不剩什麼銀錢,畢竟當初二房夫妻倆命懸一線時,杜氏也沒拿出多少來,沒想到這回分家卻把老底都揭了出來。
鄉下人家少存銀錢,多是銅板兒,那些銅板被杜氏藏在主屋的犄角旮旯裡,硬是被山桃靠著仙術一點點翻了出來。
明面上是藉著狼崽子的力,說是靠狼的嗅覺翻出來的,如果眼神能殺人,杜氏已經將狼崽子瞪了個對穿了。
銅板被串好,一錢是一百文,穿成一吊,都堆了一個籮筐,村長照著字據唸到:“銀錢共計十五兩四錢,成年男丁三人,各分三兩,餘下六兩四錢,歸杜氏所有。”
聽著自己好容易藏的錢大大縮水,杜氏臉色灰敗了不少,倒在山春花懷裡隱有嗚咽。
這份現銀對大房二房而言,只少不多,便是給杜氏的供養也給足了的,只不想日後再受其擾。
分完錢就輪到了房子,現在山家一大家子住的祖宅,因為在村尾佔地到不小,只建得少,能住人的也就四間。
大房和二房的屋子建在一處,只二房的小些,兩家也商量了之後擴建與主屋分隔的事,便只按現在居住分配,共用的例如伙房茅廁,還有養雞的窩棚並一口井,暫時維持共用狀態,等大房二房擴建完成再歸山三郎所有。
因多分了房給山三郎,山三郎也必須拿出這部分折算的銀錢給大房二房平分。
最後便是田地了,慕朝當下實行的是均田制,凡是成年男丁都可分一百畝田地,但這一百畝地,真正歸自己所有的只有二十畝的永業田。
永業田可世代傳襲,另八十畝的口分田死後朝廷收回,生時可耕作,只需按時給朝廷繳納糧稅。
雖然一百畝地聽著多,但青山村所在的鄉是個狹鄉,因地勢多山,分到手的田能耕作的很少,大半都佔在了東西南三座山上。
山家三個男丁,加在一塊兒實際在耕耘的田地也不過幾十畝,各人分的田都是當初在村長這裡劃分好的,分家只需拿取自己的部分就是,要分的則是山大石留下來的二十畝永業田。
“你們爹留下的這二十畝田,不算沒開墾的荒地,一共七畝,以往都是大郎在打理,所以大房分得三畝,二房和山三郎各分兩畝。”村長徐徐說道。
其實別說山大石留下的,山家所有的需要耕作的地基本都被山大郎包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