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這個身上帶傷的東瀛人,也是練過幾招的。
只可惜他練的那些,在陳宏志眼中完全就不夠看。
儘管腿上有傷,但卻並沒有影響陳宏志的動作,他左臂一樣,忍痛格住了對方木棍的劈砸,同時右手順勢抓住了那個人的衣領。
“給我趴下吧你!”
怒吼聲響起,陳宏志轉臂擰腰,藉助強大的腰力,竟直接將率先出手的東瀛人拎了起來,像是背口袋版,將那人摔倒在地。
“西澤!”
“快,幫忙!”
“支那狗,西內!”
在喝罵聲中,其餘的東瀛人紛紛一擁而上。
陳宏志腿腳不便,乾脆也不閃躲,而像是打紅了眼的人般,對於砸在身上的木棍,毫無招架的意思,一雙手拼了命的朝對方身上抓去。
令人驚愕的是,陳宏志的雙手就像是被施了魔法般,只要他的雙手搭在了對方身上,不論是衣領也好,或是雙臂也罷,只要能搭上手,眨眼間對方就會被撂倒在地上。
這些東瀛人不知道,在華夏快跤之中,這種手法叫做手別。
華夏快跤,源頭極早。
早在秦漢時期,這項運動便已被稱作“角抵”,後漢三國年間,曹操曾將這種技法引入軍中,讓其成為了練兵的科目之一。
據傳當年南宋時期,岳飛帶兵據守雁門關,全軍上下皆以跤健魄,至今也留有“雁門跤風”四個字。
再到後來,清朝時期,摔跤高手往往都在清室皇城供職。
其中佼佼者,都會被吸納入“善撲營”,成為不掛刀的貼身御林軍。
民國期間,華夏跤再度由宮廷轉向民間。
其中以燕京、保定、津門三大派為主。
而陳宏志,就是出身燕京鬼跤王門下!
如今他所實戰的手別,其核心要義,便是破壞對方的身體重心。
人站立時,前後腳岔開,縱向重心成三角形,前後施力很難推動,但倘若在推時,加入一點弧線,就可以很輕易的破壞對手的站立重心。
也即是從對方雙腳間的垂線入手,施加橫向力,這樣即便自身不使用多少力道,也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對手摔倒在地。
可以說華夏跤的所有激發,都是遵從著這條核心理念來延展。
如今陳宏志用出的手別,自然也不例外。
連三分鐘都不到的功夫。
先前衝上來的數人,就都已經被陳宏志撂倒在地。
儘管他身上捱了幾棍,但這點傷,對於曾經在職業賽上摸爬滾打,專門做過抗擊打訓練的陳宏志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他抬起頭,最後並未上前的大高個,咧嘴一笑。
“就差你了,來吧。”
然而,對方在見證了陳宏志的強悍後,卻沒有絲毫懼怕。
甚至他的臉上,還露出的狡詐的笑意。
這小子好像……有古怪?
還沒等陳宏志想明白,忽然他的那條傷腿上,一陣劇痛襲來。
“啊!”
陳宏志不僅痛呼一聲,下意識轉頭望去。
在他身背後,先前身上帶傷的東瀛人,緩緩爬了起來。
他的手中不知何時多了一把裁紙刀,刀尖上還染著點點斑駁的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