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是武術擂臺化的結果之一?”
李牧一怔,他對散打沒什麼研究,自然也不知道這段歷史。
而陳宏志見李牧感興趣,便緩緩開口講述起來。
“1978年,當時華夏提案,將傳統武術拆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套路表演為核心的武術套路,另一種則是以擂臺技擊形式展現的武術散手。”
“79年提案批准後,由當時查拳泰斗張文廣牽頭,由綿拳宗師溫敬銘和國術館出身的蔣浩泉兩人輔助,一同編撰了《散手拳法》,而這本書也成為了散打的第一本教材。”
“再後來,散打轉為正式專案,在拳、腿上取各家散手所長,同時又在摔法上吸納了華夏跤一門,這才形成了如今講究快打、快摔的散打。”
頓了頓,陳宏志似乎又有些垂頭喪氣的道。
“其實當年散打的試點賽結束後,最後的討論文獻很讓人喪氣。”
“喪氣?怎麼個喪氣法?”李牧饒有興趣的問道。
“當初散手也就是散打的試點賽結束後,儘管散手取材的都是諸如查拳、少林拳等南北方拳種,但最後展現出來的效果,卻跟西方搏擊很相像,以至於在各路武術高手中,引發了一股對西方拳種的研究風潮。”
“而研究的最後的研究結果,就只證明了一件事,在接近西方體育概念的規則下,任何拳法招式都會展現出西方特徵,所以當時的前輩們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
“規則決定了格鬥的形式!”
說到這,陳宏志轉頭望向了李牧。
“也就是說,即便你讓國術針對MMA類賽事的規則進行改革,最終他們所呈現的效果,一定會不會趨近於大眾對武術的認知,畢竟當規則擺在那裡等著被人研究,所有功夫套路都會演變成對規則更有利的打法。”
“因規則而延續的,卻終被規則所束。”李牧幽幽輕嘆一聲。
“沒錯。”
陳宏志苦笑著點了點頭。
“所以在我看來,眼下最好的方法,其實是根據國術的技擊特點來指定相應的規則,讓武師們可以自由的施展……”
“來不及了。”
李牧嘆了口氣,搖頭打斷了陳宏志的話。
“如今的國術圈子,要麼故步自封,要麼遠走海外,被大宗所熟知的高手沒有多少,但騙子確實屢見不鮮,這樣的風氣下,你覺得國術還能撐多久?”
陳宏志一時沉默,沒吭聲。
的確,正如李牧所說的一樣,這些年因為騙子橫行,無數華夏人心中對國術的情懷,都被一次又一次的傷害著。
這種對國術的信賴,如今還剩下多少,又能被傷害幾次?
制定一個符合國術規則的擂臺,不知要耗費多少時間。
倘若在這段時間裡,又冒出幾個如馬衛國那樣的“大師”,讓國術騙子的名頭徹底坐視下來,國術怎麼可能還有未來可言?
改變,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李牧撥出一口濁氣,眼中光芒閃動。
“被人說像是西方拳術也好,還是會上臺受挫也罷,如今國術首先要闖過的第一關,就是要敢打敢戰,只有打出了名堂,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和信任,國術才有未來可言。”
頓了頓,李牧一臉認真的望向陳宏志。
“陳師傅,你願意跟我一起,替國術的未來,搏一搏麼?”
面對李牧的邀約,陳宏志沉吟許久。
李牧也知道他的難處,於是繼續道:“我的武館已經搭建起來了,倘若你願意擔任國術技擊班的教練,我可以給你保底一萬的月薪。”
也不知是可喜還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