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50.步步心思的殺招

武當劍。

這路劍法招式,曾是武當山傳於門下道士,讓當年道士們可以在雲遊天下時,可以護身的劍招。

民國年間,有“劍仙”之稱的李景林,仰仗著當時其身居高位,不顧武當山意見,義無反顧的將其劍招精妙,公佈天下。

這還不算完。

為了讓劍招更加適應戰場搏殺,李景林還在公佈的武當劍法上加以編撰,重新創造出了更加適合臨敵對陣的武當對劍法。

自此後,武當劍廣傳天下,再也不是武當一門獨有。

後世中,武當劍流傳久遠,不少劍術都是以武當劍為基礎重新編纂而來,其中也不乏有天人之姿的宗師,讓這一路看上去略顯“野路子”的武當劍,得意存續和發展,甚至短期超越武當。

李牧見多識廣,更是熟識李景林,自然一眼便看出,眼下何勁常用的武當劍,根本不是武當山正統的劍招,而是經過“改良”後的武當劍。

這路劍法,相較於傳統的武當劍更加無跡可尋,李牧如今手上也沒有兵刃,自然是不敢大意。

眼見著何勁常一劍劈風而來,李牧毫無遲疑,抽身後撤,避過劍鋒,想要先等何勁常招式用老,露出破綻。

但何勁常能以如此年紀爬到壇主位置,自然也不是愚笨不懂變通之輩,眼見著李牧抽身後撤,他頓時察覺出了李牧的想法。

哼,想等我攻勢以盡的空蕩,再尋找機會嘛……

我倒要瞧瞧你撐不撐的住!

何勁常心中斷喝,但卻根本沒有開口,而是劍鋒調轉,再度斜挑而上,划向李牧的胸膛!

漢劍不比尋常的太極劍,相較於那些輕盈柔韌的劍,漢劍劍身挺直修長,質地堅固,劍身多分為八面,招式走的更是偏向剛猛的路子,而非是印象中花哨的劍招。

想要長時間使用漢劍,無疑是對使用者一項嚴峻的考驗。

“唰……唰!”

場中,劍風凜然。

何勁常就就好像根本不在乎體力的消耗般,手握漢劍一招接著一招,一式快過一式,完全不給李牧半點喘息之機。

李牧本還想等到何勁常氣短,再尋找破綻反擊,但何勁常接連用出十餘式劍招,卻根本不見氣短,反而招式愈發強橫。

看那架勢,就好像恨不得下一劍,就將李牧劈為兩半一般!

這傢伙,到底怎麼回事?

難道他就不怕待會徹底力竭,再無還手餘地嗎?

李牧眉頭緊皺,臉色格外難看。

與此同時,就在李牧這邊激烈交鋒之際,另一邊霍恩比也跟董豪動上手了。

霍恩比跟洪門其他幾位紅棍截然不同,另外幾位不管怎麼異變,但大多用的還是國術的招式,而霍恩比則是徹頭徹尾的西方搏擊招數。

仗著良好的身體素質,霍恩比不用運用拳擊的靈活步伐,瘋狂貼近壓制董豪,根本不讓董豪起腿。

而董豪明顯對國外搏擊術知之甚少,一時間竟只能皺著眉頭不斷後撤,根本沒有找到還擊的節點。

一時間,董豪和李牧皆陷入苦戰,而局勢更是沒有見到半點好轉,反而顯的愈發不利。

李牧虛眯著眼睛,死死盯著何勁常。

這傢伙敢如此肆意的揮霍體力,必然是有所依仗,那他的依仗是什麼?

就算再強的身體素質,也不可能不知疲累,而自己只用專心閃躲,體力上絕對要比使用漢劍的何勁常要充沛更多。

所以……靠劍招拖延絕不是目的。

難不成這傢伙有信心,可以用他的劍術戰勝自己?

就在李牧腦海中剛剛閃過疑惑之際,何勁常已再度不顧體力消耗猛地搶出一步,手中劍鋒劈頭蓋臉的朝著李牧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