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那幾天的時間裡,他吃的也大多都是竹筒飯,或者運氣好狩獵到的野味。
當然,當時的食材要豐富的多,除了必然會隨身攜帶的已經泡發了的米之外,一般還會加上一些臘肉、調料之類的配料,這也為竹筒飯增加了獨特的風味。
待到竹筒烤熟劈開,可以看見竹膜包裹的晶瑩剔透的米飯,混雜著飄溢的肉香,同時還兼具著竹之清香和米飯的芬芳,味道堪稱一絕。
當然,也不僅僅是竹筒飯,在野外打到野味的時候,也有試過其他菜式的竹筒的做法,其核心的要義就是便捷以及竹子給菜品賦予的獨特的清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萬物皆可竹筒。
伴隨著馮仕炎的遐想,架在火上的竹筒已漸漸褪去了青色,變得焦黃,竹筒裡面的雨水也開始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顯然是已經沸騰了。
裡面的幾朵白木耳吸飽了水分,在滾水中上下翻騰,越發的顯得晶瑩剔透。
用兩根木棒充當夾子,馮仕炎將竹筒夾離了火堆,尋了處平穩的地方將其放下。
氤氳的煙氣夾雜著竹子的清香,他的肚子不爭氣的發出“咕咕”聲,他真切的感受飢餓,只是現在的他還不敢倉促的上手。
畢竟這個竹筒剛剛從火堆中取下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雖然焦急,馮仕炎也只能偶爾用指尖劃過竹筒表面,在感受到竹筒溫度下降之後,馮仕炎第一次觸碰到這種溫熱的實感。
雖然伴隨著熱氣的散盡,那種竹子的清香不如剛沸騰時那樣強烈,但依舊縈繞著的幽幽的暗香,無疑更為撩人。
雖然廚師生涯讓馮仕炎見識過世間太多的美味,但馮仕炎還是第一次對一種食物產生了迫切的渴望。
雖然這道菜是如此的簡單,而且沒有調料的加持,味道也註定不會很好,但這種渴望還是不由自主的自心底泛起。
一口熱水入喉,下流入腹,熱氣升騰。
久未有溫熱的食物或者水攝入的馮仕炎,在那一瞬間,感受到了靈魂的顫慄升騰,讓他禁不住打了一個舒服的哆嗦。
滾水中散發著的若有似無的竹香,也讓他的精神也為之振奮了不少。
迫不及待的的多喝了幾口熱水,馮仕炎終於少許的飢渴感成功的驅散。
當然,僅憑喝水顯然是不頂飽的,是時候品嚐一下竹筒白木耳的滋味了。
隨意撿了兩根看起來還算乾淨的枝條作為筷子,馮仕炎熟練的將白木耳從竹筒中夾了出來——燉的軟爛的白木耳似乎風一吹就會斷掉,卻仍舊堅韌的在筷子上上下晃動,四溢的汁水誘人無比。
小心翼翼的將白木耳送入口中,雖然寡淡無味卻蘊含著獨特的軟糯鮮香,經由長時間的燉煮可以說是入口即化,瞬間滑入腹腔。
細細品味之後,一股內蘊的強烈竹香自腹中迅猛的升騰上來,而這種香氣,顯然要遠勝於早先竹筒蒸煮時泛起的香氣,回味處,一股甘甜緊隨其後的泛了上來,在喉頭滿溢……
回味許久,馮仕炎才將幾朵木耳依次細細吞嚥下去,不知是因為食材比較好或是其它的什麼原因,這道無奈之下誕生的菜品,可以說是遠超預期。
帶著滿足感,馮仕炎結束了他在此次野外生存中的第一次進食,雖然似乎有點杯水車薪的感覺,但起碼肚裡有糧,心裡不慌,雖然這種有糧的感覺,完全是肚子裡灌滿水,所帶來的錯覺。
但是,這種無與倫比的幸福感,無疑也足夠讓馮仕炎,一時間忘卻了所有的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