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所謂的攔截系統,說白了只是馮仕炎頭腦一熱,想當然的結果,尚未經任何實踐證明……
雖然馮仕炎看過如此之多的荒野生存類節目,腦子裡自然也少不了一些關於捕魚的過程、方法。但真到自己親身實踐的時候,他的心裡終究還是沒底……
回過頭來想想,那些節目的參與者們,要麼自帶各類裝置、工具,要麼就擁有非凡的技藝,或者擁有獨特的技巧,而上述的這些,路明非有什麼?他什麼都沒有!
至於這個想法要如何付諸實踐?最終的效果又會是如何?
說真的,就連他自己都無法做出評判。
這更像是偶然浮現於他腦海中的一個籠統的想法,具體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溪流蜿蜒,成功的將這片叢林一分為二,只要離開碎石壘砌的河灘,周邊便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叢林。
而這片林子在此時無疑將成為他實踐捕魚大計時最大的依仗,他所有想法的落實,全要仰仗於這片廣袤叢林的慷慨贈予。
馮仕炎將收集的目標,鎖定在林間隨處可見的各類大小木棍、枝條之上。
只是雖然這叢林廣袤,但想要找到相對適合大小的,仍舊免不了一個挑挑揀揀的過程,僅這一步,就已經花費了他不少的時間。
在做好了所有材料的收集工作之後,馮仕炎終於要開始他此次荒野生存的第一次捕魚行動。
……
他先是找尋了一處水流較緩的溪流梯度,以確保周圍的水勢的平穩,不至於動不動就洶湧澎湃。
同時在河道的兩邊,以石塊做壁,層層累疊,將河道收縮變窄,形成一個形式喇叭狀的入口——這主要是為了確保魚在順流而下的時候,最終能且只能透過這個喇叭口進入下游。
而接下來,便是將想法付諸實踐的時候了……
按照他所設想的,這種攔截系統有點類似於在河水的流經處架設漁網。
只是此時的馮仕炎只能選擇用他能想到,以及能夠做到的辦法儘可能的去復刻這一操作。
在人為製造的喇叭口的開口處,細密的插上粗細不一的樹木枝幹。
以較粗的枝幹為牆,兩兩之間,再以穿插較細的枝木作為補充,最終形成的類似簾子般的截留口,而自上游下溯的各類魚,將在這個簾子口被攔截下來,最終被捕獲。
當然,由於這個“簾子”的周身都存在著縫隙,其實也相當於是一種變相的篩選:以保證最終留存下來的都是體型較為大的那一類魚,而那些小魚自是可以從縫隙中隨意遊走。
想法看起來還是是比較豐滿的,但馮仕炎多少還是有些心虛。
主要是這個念頭主要依賴於他的憑空設想,因此現在的他也沒辦法判斷中間是否存在著什麼疏漏,只能且行且看了。
在將一根根樹木枝幹按照設想得插入溪流之後,馮仕炎還是仔仔細細的將每一根木條都用石頭砸了個遍,讓它們可以插的更深一些。
最主要還是擔心在水流與攔截下來的魚的共同作用下,這個所謂的攔截系統最終被沖垮。
而林子裡最不缺少的就是各類樹木枝幹。
因此,為了保險起見,僅就這樣的攔截系統,馮仕炎在同一個水域就足足做了三層之多,只要最終有一個還能頑強的存活下來,有所收穫的話,就算是不小的勝利了。
……
眼見著日頭開始漸漸向西墜落,馮仕炎決定,今天還是暫時先不繼續選擇繼續往前走了。
正好趁著日頭尚早,稍微休息調整一下,以確保入夜以後他能夠始終保持一定的警醒。
這也是他極為無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