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章:分花

茶葉好壞實際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評判標準,一般來說,一千塊一斤的茶葉就頂天了,茶葉、製作工藝,都可以堪稱完美。

能賣出天價的茶葉,多是名茶和有意義的茶品。如武夷山峭壁上的大紅袍,這裡只有三顆茶樹,名氣夠大,品質絕佳,年產量不足一千克。這幾顆茶樹早已經停止採摘,也不是市面流通的茶品。

市面上流通的奢侈茶,御牌西湖龍井明前特級御十八,市場流通價一萬二,120克裝。產量也及其稀少。然後有老普洱茶,八十年代普洱茶,357克一餅,現在售價已經高達13萬,但這東西用來收藏,世上存量也極少了……

綠茶品類中價格最貴的,應該是竹葉青旗下的論道系列,其中最貴的應該是‘大漢春秋’,207克裝,售價接近三萬。

這些天價茶葉,無一例外都是名氣極大的茶品。

青山鎮在蒙山,不是蒙頂山。雖然這兩個地方相距不遠,卻是完完全全兩個概念。蒙頂山名氣很大了,最貴的茶葉也就幾萬塊錢一斤。而名不見經傳的蒙山,竟然也弄出了幾萬一斤的茶葉,還是綠茶。

常季春盯著葉宸,他在青山鎮待了有兩三天了,品茶尋茶,已經聽聞了葉宸的事情,一公斤一萬美元,賣給兩個老外,估摸著是欺負老外不懂行。

葉宸看了眼常老頭,沒怎麼在意他,拿出另外三款茶末:“我昨晚現磨了家裡的茶葉。宸山小種特級,宸山小種一級和宸山甘露,茶末子……有句話怎麼說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先用特級茶葉的茶粉做給大家看看……”

三款茶葉的茶粉,調膏、打湯,出來的茶泡沫比較明顯,也‘咬’不住茶盞,很快就散了。反觀龍團勝雪,茶盞中的‘冷粥面’依舊,並沒有太大變化。如此一來才引起大家注意。

“小友會不會分茶?”常季春問道。

“這個……我天生藝術細胞不好。”

常季春笑道:“如果不介意,我給各位露一手怎樣?”

“當然……”

宋朝鬥茶發展到巔峰時期,鬥茶的第三項比拼就是‘分茶’。

分茶,類似現在的拉花,但又大不一樣。

分茶有兩種方法,一是用‘攪’,因能與湯麵直接接觸,較易掌握。另一種是直接“注“出湯花來……其法是以單手提壺,將沸水由上而下注入放好茶末的盞中,使盞內立即形成變化多端的景象。此法被陶谷稱為“茶匠通神之藝也“。

常季春用‘攪’,只用茶筅,在茶盞中三兩下勾勒出竹的圖形,技藝熟練,看起來以前是經常玩的。

勾勒出竹子,露出湯底,卻不和現代的茶粉一樣,湯色竟然半透明。讓人驚訝,震驚……

常季春是玩茶的老手,經營著幾家高檔次茶舍。對古茶,特別是宋茶研究很深。幾年前建州,幾位製茶師傅聯合起來想要復原龍團勝雪這一曠世珍品。當時在茶藝圈子裡引起很大轟動,製作出來的茶品像模像樣,但是和古書中記載差遠了,甚至比不過來宋朝富人用來鬥茶的茶品。

首先的茶花,茶花要和茶末顏色一致,純白至上。別說沒有製作出純白的茶團,沖泡的茶湯,茶末浮在表面和漿糊一樣,漿糊上一層茶沫,顏色只比漿糊淡了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