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很多啊……”完成了鍊鋼高爐的建造後,於易峰終於長吐一口氣。
這些快速煉出的鋼材,品質上都是粗鋼,質量只能說馬馬虎虎,勉強可以使用。但人們不在乎,只要產量上來就可以。這些機器都是量產型的,不講究包裝、品味,壞掉幾臺也不要緊。
再說了,火星上氧氣含量很低,也不用考慮生鏽什麼的,粗鋼最大的缺點已經避免掉。機器人壞掉後,還可以拆解並回收利用,原材料不怕丟失……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無論是諾亞號還是各大礦區,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工廠中,流水線在一條條地複製、增加,工業能力不斷增加。
礦區裡,挖掘機與機器人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它們的數量一旦上來,就有了移山倒海的能力,一座座礦山被採平,地面上也出現了一個個大礦坑。
而配套的鍊鋼高爐,則增加到了五個!整個飛船的用電量已經大幅超出計劃。但是沒關係,人們的鈾礦多得是,再建幾個核電站就行。
於易峰感覺,整個新人類文明有一種“暴走式”的粗暴美感。
計劃趕不上變化,許多工程專案都超預期,提前完成了,怎麼辦?總不能在那裡乾等著,只能臨時制定一個計劃,讓他們繼續幹下去。
像超級挖掘機、超級火車,這些機器的生產需要用到大量的鋼材,而原先的計劃根本不可能預測的到,所以只能臨時增加鋼鐵產量。
就這樣,一個個臨時計劃下來,原先的預測方案就沒什麼用了。整個工業體系一天天地龐大、複雜。但總體而言,只是資源、用電量嚴重超標,整體的工業產能還是比較精細、秩序的。
在於易峰的心裡,資源消耗超標了完全沒問題,就算鋪張浪費一點,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在海量挖掘機源源不斷的供應下,資源多得是,而且已經堆成一座座大礦山了……
在飛船裡,工業區的面積大大超越了居住區,總共面積達到了兩百六十平方公里!
裡邊燈火通明,機械林立,大量的傳送履帶鋪設其中,為各條流水線運送不同的物資。許多工作人員穿梭來去,忙碌不已。
現在,工人們主要的工作是負責相關監控、自動化機械的保養,以及一些bug修正工作。如果到達工廠建設的後期,連最終的保養都由機器人自己負責。
於易峰心中滿足的同時,又有些頭疼。
從現在看,隨著基諾夫工業工廠前幾期工程的竣工,許多實驗室都開始騰出手來,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一來,諾亞號上的科技線有些凌亂了,讓他有一種忙不過來的感覺。
大量的科技並頭發展,他一個人怎麼管的過來,只能粗略地瞭解一下,不是黑貝殼類的科技就不去多管了,讓科學家們自己弄去。
其他的小科技也就不多說,總體上,有幾個大方向要走:自動工業化、完美素的研究、長壽病毒的摸索、新型太空梭的研究,以及太空戰爭武器的製造。
不知為何,他總有一些心驚肉跳的感覺。雖然這種感覺已經持續了很久,但近段時間來異常明顯。
基諾夫工業工廠已經可以自動生產,挖掘機也順利下地挖礦,堆積在諾亞號的資源一天天增多,人們的居住環境也變好了……還有什麼可以擔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