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機器人是根據人腦神經元的互動原理進行設計的,有一定的模仿、學習能力,它們將從“人工智障”變成真正的人工智慧。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一個塑膠瓶掉在地上,如果人看見了,會將它撿起來,隨手扔到垃圾桶裡,連三歲小孩也能學習這個動作,甚至連狗都能學會這樣的動作。
但是機器人呢?
如果資料庫中沒有這一條程式,它根本就不會這樣做。直接增添這種撿垃圾的程式後,機器人也很難分清楚掉在地上的東西到底是不是垃圾。說不定它工作起來,把有用沒用的東西,全都丟進了垃圾桶裡。
當然了,撿垃圾機器人的設計還算簡單,新人類早就已經實現了。卻也體現了智慧生命與機器之間,主觀能動性方面的差異。
又譬如,某塊太陽能電板,被太空垃圾砸了一個破洞,讓新人類工程師去修理,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讓赤炎角人以及蜥蜴人去修理,也能夠勝任。但是,讓機器人去自動修理,那就太費勁了……
對於機器人而言,修理一個破掉的東西,還不如按照程式,按照流水線重新生產一塊來的簡單。
現在的這一類機器人可就不一樣了,隨著人類對大腦破解程度的加深,製造一些能夠模仿的機器人,並不算難事。這些機器人並不會有任何主觀情緒,但卻會自我更新換代,如此一來,看上去更加擬人化。
至於安全問題……實際上沒什麼好擔心的。
因為人們自己,已經相當於是一種“強人工智慧”,還怕個毛的人工智慧……自從智力不斷提升後,人們連恐怖谷心理也好像丟失了。
程式設計師趙超正在忙碌地工作著,在腦波的輸入下,螢幕上的程式碼飛速地跳動著。幹到給力處,他還不自禁地拿起水杯,喝了一口。
忽然間,身邊的聯絡器響了起來。
趙超嚇了一大跳。
“趙超,是我!快出門看看。”
這種“聯絡器”的土鱉設定,並不是說技術不能達到,主要還是為了安全。如果直接使用腦波交流,沒有任何中介措施作為保護手段,萬一受到來自其他文明的攻擊,說不定新人類會立刻癱瘓掉一大片。
但有了這個安全裝置以及資訊處理器當做中介,在不禁主人允許的情況下,雙方是不可以進行腦波對話的。
於此同時,它也在提醒人們,你們現在是腦波交流,而不是正常的對話,是一種防沉迷裝置。官方並不希望“講話”這種原始方式被完全退化掉,說不定它什麼時候又能夠發揮作用……
“王志遠?現在不是工作時間嗎?有什麼事?”趙超沒好氣地問道。
“現在說不清,你快出來就是了……”
兩個人的腦波對話用了……0.1秒的時間。緊接著,趙超站起身子,雙手伸了一個懶腰,舒緩了一下筋骨,走出了大門。
“沒什麼東西啊?”他望著空蕩蕩的大門,疑惑道:“哥們,什麼都沒有啊!你不會搞我吧?”
“哈哈,我現在就站在你的眼前!”
“你是說,網際網路開通了……”趙超也是一名相關知情者,兩人很快就興致勃勃地討論了起來。
不到一分鐘的功夫後,他們再次心滿意足地分開。不要覺得時間短,他們已經交流了十幾萬的文字!
這就是……技術帶的改變,天翻地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