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之後,中日雙方又發生了幾次衝突。因為日本是舉債備戰,得不到戰爭紅利,很快就沒有繼續作戰的能力了。而清朝就不一樣了,在十九世紀清朝的國力還是遠大於日本的。由於頂住了日本的進攻,沒有像史實上那樣,在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沒有拱手交給日本兩億三千萬兩白銀,國力儲存了下來。
暫時解決了日本,但清朝又面臨著沙俄的入侵。要說近代,哪個國家搶佔的中國領土最多,那絕對是俄國。
中俄“尼布楚”條約:中國失去了貝加爾湖周圍大片領土,蘇武牧羊的“北海”從此離開中國版圖,是中國割地面積最大的條約。
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愛輝區簽訂的“璦琿條約”,該不平等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860年(咸豐十年11月14日在北京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該不平等條約使清政府確認了《璦琿條約》的合法性,並割讓了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中國的第一大島——庫頁島劃歸俄國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稱《塔城議定書》,是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9月7日沙皇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割佔的中國西北地區領土(今稱外西北的不平等條約。沙俄由此割佔的中國西北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淖爾(今齋桑泊南北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清政府簽訂的以上幾個賣國條約,割讓領土兩三百萬平方公里給俄國。但是侵略者是喂不飽的,沙俄只看到了中國的軟弱,胃口更大了。十九世紀末,沙俄要求在中國整個東北享有特權——修築鐵路和駐軍,並且要求中國撤離所有中國軍隊。這明顯是要侵佔東北,可是這麼不合理的要求,史實中的慈禧政府居然答應了。這才有了後來的日俄戰爭——日本和俄國在中國東北大打出手,清廷在關內無動於衷。
不過現在中國是君主立憲制,國會不可能透過俄國這種無理要求,於是1899年初,中國拒絕了俄國租借旅順和大連,並在東北修建鐵路的要求。沙俄見敲詐中國不成,就直接派兵來搶,1899年4月,沙俄出兵20萬,進攻中國!
德國的態度很明顯,一邊的中國是長期的客戶,另一邊的俄國是敵對國家(德國已經知道法俄密約),於是威廉二世大筆一揮,批准了中國的天量軍火請購要求。德國海軍服役兩年以上的軍艦,打包賣給中國,並立即出發,駛向中國。陸軍剛剛換裝下來的1888式委員會步槍,更是半賣半送,全部發往中國。
說起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大家可能有點兒陌生,這裡真的要提一下毛瑟,要不然對不起這位德國輕武器大師。毛瑟兄弟:哥哥威廉.毛瑟是1834年5月2日出生,1882年逝世的,辭世時年僅48歲;弟弟保羅.毛瑟則是1838年6月27日出生,1914年逝世的。兄弟二人一生建樹頗多,他們在步槍設計、手槍設計、槍械製造和工廠生產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德國的軍用制式步槍一直都是毛瑟兄弟所在的符騰堡皇家兵工廠生產的,毛瑟兄弟發明的M1871/M1884等步槍也列裝了德國陸軍。
就在一切都順風順水的時候,轉折出現了:法國人發明了無煙火藥,無煙火藥燃燒後沒有殘渣,不發生煙霧或只發生少量煙霧。使用無煙火藥可以增加彈丸的初速和射程,提高彈道平直性和射擊精度,步槍的有效射程一下子提高了很多,達到了當時各國夢寐以求的“千碼射程”,一夜之間,所有發射黑火藥的步槍都過時了!
本來按道理,德國研發新式步槍,怎麼都應該知會毛瑟一聲,但事實就是這麼捉弄人,步槍委員會自己設計並生產了一款發射無煙火藥的步槍——別人不帶毛瑟一起玩。原因很明顯,保羅.毛瑟這個理工男,人脈不夠!以前哥哥威廉.毛瑟推廣市場,而保羅只管一心研究槍械,不用操心銷路。現在哥哥去世了,自己又要搞產品,又要去應付自己不太擅長的業務,自然影響到了工廠的業績。
毛瑟所在的符騰堡皇家兵工廠是克虜伯鋼鐵廠的長期客戶,有人就指點保羅.毛瑟,克虜伯先生在德國的高層人脈很廣,不如去求他幫忙。於是,克虜伯在自己寬大豪華的辦公室裡,接見了保羅.毛瑟。
美麗的助理小姐愛娃.亞當絲,熟練沖泡了一壺鐵觀音,倒了一小杯,遞給保羅.毛瑟。
保羅.毛瑟一口乾完,茶很燙,但是特別香。不過喝完之後,保羅.毛瑟還是覺得口渴,他估計用這麼小的杯子,自己就是連喝三百杯還是解不了渴。但是沒有辦法,自己是來求人,也不計較那麼多了。
克虜伯和保羅.毛瑟交談的時間很短,但是雙方達成了一致:今後毛瑟的產品由克虜伯集團負責銷售,克虜伯參股毛瑟的兵工廠,毛瑟可以用優惠的價格採購克虜伯的特種鋼材,並且享受慈善會銀行的低息貸款。
克虜伯為毛瑟銷售的第一款步槍,就是Gew.98式步槍,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德國毛瑟九八式步槍。正好1888式委員會步槍出了一些質量問題,克虜伯出面推動毛瑟九八式步槍替代1888式委員會步槍,於是水到渠成,德國陸軍換裝Gew.98式步槍。又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德國陸軍用上了效能可靠的步槍,毛瑟銷售出了自己的產品,克虜伯拿下了毛瑟槍械的銷售權。
由於一出手就讓德國陸軍換裝制式步槍,毛瑟和他的同事對克虜伯簡直驚為天人。毛瑟和他的同事——菲德勒三兄弟,又一次找到了克虜伯。這次他們想求克虜伯幫他們推銷另一款輕武器——C96手槍。
這款手槍,已經造出來幾年了,一直沒人買。主要原因是這把槍太貴了,當時國際上一把手槍的價格大概4~5美元,而這把C96的賣價要25美金!不過這把槍雖然貴了點兒,但是C96有一個優點,它是半自動手槍,而且可以改成連發(自動)!於是,克虜伯答應下來,把連發C96推向市場。首先,克虜伯就把連發C96拿到自己最強的市場——中國。
俄國進攻中國後,遇到了很大的麻煩,首先是中國從德國購買了大大小小几十艘軍艦。這些軍艦都是德國海軍現役或者剛剛退役封存的,不存在訂貨期,直接就從德國軍港開到了中國,甚至比自己的艦隊還要先抵達中國。由於中國一次購買了這麼多先進的軍艦,光從裝備上說,中國海軍的實力已經超過俄國海軍一大截了。所以,俄國艦隊只能開進遠東的海參崴軍港,根本不敢進入中國領海。
水路沒有辦法,只能走陸路走。可是陸軍遇到的麻煩更大,進入東北之後,全是茂密的森林,清軍躲在林子裡面,根本找不見人。而清軍的制式步槍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而且清廷不光進口這種步槍,還購買了機床自己造這種步槍,清軍人手一支1888式委員會步槍都還有富餘。這種步槍最大的特點是,它發射無煙火藥——它發射後沒有煙!清軍躲在林子裡打冷槍,只有一聲槍響在山裡反覆迴盪,俄軍卻不知道清軍在哪裡開槍。俄國人在中國東北的林子裡,每天都有傷亡,卻又沒有找到中國軍隊!
由於德國的武器,在中國戰場上給俄國軍隊帶來了巨大的麻煩,沙俄政府在國際上控訴德國:根據中立法,中立國不得向交戰雙方運送武器。德國的回答是:中國至今沒有向沙俄宣戰(中國沒這習慣),所以德國並不認為雙方開戰了。法國第一個跳出來幫俄國說話,說現在中俄兩國已經實際交戰了,所以德國不能向中國運送武器。德國不想理法國,可是英國也來幫腔,說德國偏向中國,違反了國際法。看著事態要升級,德國賴不過去了,只能對中俄雙方實施武器禁運。
根據國際法,手槍不在武器禁運之列。1899年7月,一艘滿載著毛瑟出產的C96連發手槍離開了德國,駛向中國港口。這一批C96手槍是180毫米長槍管的連發型號,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匣子炮),把槍套(槍盒)安裝在槍上,可以抵在肩上連射,所以中國人也把C96稱為盒子炮,又叫駁殼槍。由於C96可以單發也可以連發,中國人也稱C96為“快慢機”。
有句老話叫做:西方不亮東方亮。C96手槍一到中國,就發揮出巨大的威力。C96的最大有效射程只有150米,對於開闊地形交戰,實在是有點兒短了。但是在東北的老林子裡,幾十米外躲藏一支軍隊,你根本看不見。再說了,中國人要從遠處射擊,可以用1888式委員會步槍啊,這玩意兒有效射程都快一千米了。
C96手槍到中國之前,清軍的冷槍小組還只是在遠處打冷槍,C96手槍到中國之後,清軍遇見小股俄軍根本不躲,冷槍小組一般有兩人帶著C96,一左一右,對著俄軍交叉射擊,一個冷槍小組就打得俄軍五十人以下都不敢接戰。中國人對C96手槍的喜愛溢於言表,都稱C96為手槍,為了形容C96的巨大威力,中國人都叫C96為“匣子炮”、“盒子炮”。
李正光由於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表現出色,幾年時間已經升到了把總。這次他帶著兩個冷槍小組,在興安嶺的老林子裡打俄國鬼子。李正光帶著隊伍,腰間挎著一把“盒子炮”,急匆匆的趕路。昨天收到老百姓送來的情報,說村子裡來了大約一個排的俄國鬼子,正在搶東西吃。李正光立即派出聯絡員,向上級報告,然後他決定帶著兩個冷槍小組先打俄國人一次。
李正光帶隊伍趕到村子時,俄國人已經跑了。老百姓說俄國人搶光了他們的食物,牲口,(清軍對入侵的俄國人堅壁清野,俄軍無法就地補給),正趕著牛馬離開。李正光判斷俄軍帶著糧食和牲口走得不快,可以抄小路攔截。於是隊伍加速前進,在村外七八里地的山溝追上了俄軍。
李正光簡單的分配了任務,自己帶領一個冷槍小組插到俄軍前面,先打俄軍一個措手不及;等李正光這個小組跟俄軍交上火,第二小組再從後面突然殺入,爭取把俄軍打亂,然後趁亂脫離,在村子匯合。
李正光從山包繞過去,趴在草後面,俄國鬼子大約四、五十人,趕著牛羊,從林間的小路走了過來。李正光是多年老行伍,又打過好多次仗,很是沉得住氣。俄軍一直走到距離李正光不到十米的地方,李正光突然才開了火。李正光把手中的長瞄二十響“盒子炮”平握,手心向下,扣動扳機,手中的“盒子炮”在槍口的上跳作用下,從右前方掃射至左前方,一瞬間噴吐出二十發子彈,一隊俄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幾乎同時被打倒在地。
看見李正光開了火,林子裡面馬上爆發出1888式委員會步槍的聲響,那是李正光的戰友在掩護李正光撤離。李正光見俄軍暫時都被戰友們的火力壓制住,於是鑽進林子,給手中的“盒子炮”裝上了子彈。由於一個冷槍小組只有幾個人,遭到突然襲擊的俄軍很快就開始反擊,並且一邊打槍一邊攻了過來。
正當俄軍進攻李正光的時候,第二小組從俄軍的後面突然殺到,兩名中國人用二十響“盒子炮”在俄軍身後掃射,戰友們也用1888式委員會步槍射擊俄國人,一下子打死打傷多名俄軍。這時李正光帶領的第一小組也趁機向俄軍射擊,從正面夾擊俄國人。
這下子俄軍被打懵了,前後都有清軍向自己開火,山林裡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中國人,讓俄國人以為被打了埋伏。而且中國人“盒子炮”的連發射擊,聽著讓人恐懼,有幾個俄軍士兵開始向林子裡逃跑。
逃跑這種事情,有一個就會有第二個,很快越來越多的俄軍開始逃竄。李正光也沒有想到俄國人會跑,他馬上大喊:俄國人跑了!俄國人跑了!並且把“盒子炮”撥到單發模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讓俄國人誤以為有清軍很多人。很快俄軍就徹底潰散了,李正光他們十來個人居然追著俄軍打了起來。
戰鬥一會兒就結束了,李正光打死十多個俄國鬼子,搶回了老百姓的牛羊、糧食,還俘虜了兩個俄軍士兵。據俘虜交代,由於東北距離俄國太遠,補給十分困難,俄軍經常斷糧,正在四處派兵搶糧。而且現在十月了,俄軍還沒有發棉衣,睡覺也經常凍醒,已經無法保障正常生活。
關外的冬天可不好過,俄國人在中國的日子快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