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畿,幕府城堡。
蓬勃的朝陽剛從東方噴湧而出,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足利義稙手中的名劍大典太閃耀著凌冽的寒光,雙腿輕輕催動胯下的戰馬,沉重的大鎧在上下顛簸中擠壓出瑣碎的摩擦聲,頭盔上兩道誇張的裝飾如同兩柄指向天空的利劍,讓足利義稙看起來平添幾分兇悍。
大鎧這種外形誇張、裝飾複雜,看起來十分顯眼的鎧甲起源於兩檔式掛甲,在平安時代中期就已經出現,戰國時期的大鎧並不是完全由竹木製成的,出於提高防護能力的目的,在重點部位也運用了鐵製材料。
一套完整大鎧的重量超過30公斤的重量,但防護力較高。主要缺點在於其剛性缺少柔韌度的盒狀結構,以至於武士下馬作戰時容易被限制活動能力。
因此,坐在戰馬上的足利義稙看起來略微顯得有些僵硬,亦或許是他內心本就充滿躊躇。
在京畿的郊外,此時早已集結上萬名士兵,其中吉朗大名親率隸屬足利義稙的五千精銳武士,天皇的武衛家斯波氏第十三代當主斯波義達率領三千精銳關東(日本地名,位於東海島一帶,與中國關東不同)鐵騎,其餘幾千士兵分別來自山名誠豐、一色六郎、京極高畫質等被家臣架空的義稙派大名。
隨著朝陽逐漸升起,足利義稙麾下計程車兵看見從遠方奔湧來一群軍陣嚴整、甲冑鮮亮、殺氣凜然的日本武士。這些武士從視線盡頭的朝陽中走出,一直延伸至面前,如同天照大神派來的天兵,給人心理上以極大的震撼。
足利義稙本以為自己召集了上萬兵馬,有了跟細川高國硬戰的實力,沒想到對方竟能召集如此之多的兵馬,看戰旗少說也有三萬人,自己的足足三倍之多!
但此時箭已上弦,不得不發,足利義稙舉起手中的大典太,衝身後的武士們大吼到:“為了天皇與幕府的尊嚴!殺!”
手下的武士紛紛舉起手中的武器,似乎並不畏懼數倍之敵,喊殺之聲此起彼伏,爆發出陣陣音浪。
細川高國看了一眼身旁的足利義晴和赤松義村,然後舉起手中的名劍——童子切,對著身後的聯軍高聲喝道:“趕走昏庸的足利義稙,擁護正統將軍足利義晴繼位!殺!”
足利義晴此時也堅定地舉起手中名劍——三日月,用尚顯稚嫩的童音對身後的聯軍喝道:“吾以將軍之命,命令你們攻下京畿,解救被足利義稙挾持的天皇!殺!”
隨著兩位統帥下令,聯軍的騎兵率先發起衝鋒,朝天皇與幕府的軍隊殺去。
身披重鎧的騎兵呼嘯著闖入守軍防禦範圍,遮天蔽日的箭雨一波接一波地射來,但由於聯軍的騎兵鎧甲堅固,城牆上的日本長弓兵又距離過遠,箭雨威力被大大削弱,因此並未起太大作用。
見聯軍騎兵轉眼間就要衝到眼前,蓄勢待發的關東鐵騎早已按捺不住,在斯波義達的率領下嚎叫著衝向聯軍。
雙方的重鎧騎兵撞擊到一起,爆發出一陣陣猛烈的衝擊波,位於先頭的騎兵不是死在猛烈的衝撞中,就是被後方的騎兵砍殺,僅僅一輪衝鋒過後,雙方騎兵已經死傷近百人,如此巨大損耗讓兩方都難以接受。
細川高國知道己方雖人馬較多,但對方背靠城牆呈守勢,佔據一定地利優勢。
日本京畿與大明的城池不同,大明巨城如北京、南京等,城牆高大堅固,守軍只需在城牆上即可以逸待勞,即便面對數倍之敵,只要城中糧草水源充足,敵軍往往亦無可奈何。
但日本京畿城牆薄弱,只需用鐵炮轟上幾炮,城牆就會倒塌。
因此若是足利義稙選擇城防戰,將會被對方把城牆轟破,在來不及組織防線的情況下而被聯軍騎兵衝入缺口,最終慘敗。
而足利義稙選擇出城迎戰,則就讓細川高國大為頭疼。
足利義稙出戰前下令畏戰者斬,並在城牆上佈滿日本鐵炮和長弓手,一則可抵禦來犯之敵,二則若是有人懼戰退卻,則殺無赦。
足利義稙與天皇麾下的武士知道自己無路可退,若是被聯軍衝散都會慘死,因此爆發出極大戰力,如同一團刺蝟,讓三面合圍的聯軍無從下嘴。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雙方從朝陽初升打到夕陽西落才鳴金收兵,京畿郊外的原野上灑遍鮮血,一具具躺在草叢中的屍體吸引天空盤旋的烏鴉和腐食性鳥類不斷衝下,又不斷被雙方的收屍隊驚飛。
足利義稙見一隻羽毛烏黑油亮的大烏鴉從天空俯衝而來,將自己身旁一具殘屍的眼球一口啄下吞入肚中,而後又叼起另外一顆眼球振翅飛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