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曲阜,兩個月前。
朱欽靈隨孔聞韶跨過洙水橋,徑直走到孔林的核心——孔子墓。
孔子墓位於孔林中偏南地段,東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有兩面石碑。
前碑為明代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所立,由永樂朝的國子監學正黃養正親筆篆書“大成至聖文宣王墓”八個大字;後碑為元乃馬真後三年(公元1244年,孔子五十一代孫衍聖公孔元措立,篆書“宣聖墓”三個字。
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臺以及磚砌花欞圍牆等,東邊為孔子的兒子“泅水侯”孔鯉墓,前為孔子的孫子“沂國述聖公”孔芨(子思墓。
朱欽靈看出這種特殊墓穴佈局乃“攜子抱孫”的格局,心中不由暗道原來孔子也是個精通風水易學的高手。
孔聞韶朝孔子墓拜了三拜後,而後對朱欽靈說道:“試煉之地關係到我孔家絕密,進入之前希望靈龍小兄弟能夠保證絕不將其中內容洩露給任何人。”
朱欽靈聞言正色道:“孔掌門放心,在下絕非招惹口舌之人,此行無論看到什麼,都會忘於心中,絕不會洩露半分!”
孔聞韶這才點點頭,而後帶著朱欽靈來到孔子墓後方,只見其腳踏罡步,依照特定的順序來回走了七遍,孔子墓上的封土堆忽然從後面裂開一道縫隙,露出一個僅容一人穿行的黑蜮蜮窄洞。
朱欽靈在孔聞韶的帶領下走入洞內,只覺得在緩慢下行,而身後的縫隙也早已自動合上。
二人走了一盞茶的時間,轉過幾道彎,便看到前面出現一陣光亮,走進光亮,才發覺竟是一處寬廣的大廳,大廳內擺滿了書架,上面堆放著無數典籍,有竹簡、帛書、羊皮書,當然數量最多的還是各類紙質書籍,彷彿是一座巨大的圖書館。
孔聞韶此時對朱欽靈說道:“家聖去世後,選擇入土為安,並沒有建造高大的墳塋,而是由其弟子手捧黃土平地而葬。至於這座封土堆,乃是後世之人所建,當初始皇帝焚書坑儒,禁百家之言,為保留先秦文脈的火種,我族先人將封土堆中間挖空,建造了這座墓室,用以藏書。”
朱欽靈在心中忍不住暗感嘆,這些書卷,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要知道當年始皇帝焚書,將先秦古籍全部銷燬,對後世而言不亞於一場文化閹割,許多先秦秘辛也在這場秦火中付之一炬,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如今有幸窺得這些先秦古籍,說不定能從中找出關於眾神的秘密!
孔聞韶見朱欽靈滿眼熱切地看著這些古籍,以為這名少年對經文也有興趣,心中不由暗暗稱讚。
要知道江湖中人大多不習經文,殺戮之心過重,常常導致力不配德,成為危害百姓的隱患,因此孔家向來不與江湖中人有過多交往,此時孔聞韶見到朱欽靈對這些古籍感興趣,心中甚是欣慰。
孔聞韶帶著朱欽靈來到大廳中間的空地,只見被書架圍成的圓形空地中間立著根雕刻著蟠龍的石柱,石柱頂端放著一顆鵝蛋大小的夜明珠,而大廳內的光源,正是源自此珠。
朱欽靈見到此珠心中更加稱奇,他知道所謂的夜明珠其實是一種稀有的寶石,古稱“隨珠”、“懸珠”、“垂棘”、“明月珠”等。
它是地球大地內的一些發光物質經過了幾千萬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漿噴發,到後來的地質運動,集聚於礦石中形成,含有這些發光稀有元素的石頭,經過加工,就是人們所說的夜明珠,
要知道一般的夜明珠散發出來的乃是黃綠、淺藍、橙紅等顏色的熒光,發光性明顯的表現為晝弱夜強。
但這顆珠子就如同一顆白熾燈泡一般,將大廳內照得透亮。更令朱訓楨驚奇的是,在這顆珠子的照耀下,墓室內竟無半分陰影,連自己和孔聞韶的影子也都詭異的消失不見。
孔聞韶對此早已見怪不怪,指著中間的空地對朱欽靈說道:“此處就是孔門的試煉之地。”
朱欽靈聞言暗暗打量:這處類似圖書館的地方就是孔門的試煉之地?跟自己在魏婆婆處接受的虛實試煉感覺完全不同,在這裡修煉與外面又有何區別?
看出朱欽靈心中的疑惑,孔聞韶微微一笑,對朱欽靈說道:“你向空地中間走幾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