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慶府,巫峽。
朱欽靈與滕倪離開安陸後一路向西,遇到險峻路段便換乘小舟,碰上浪急風大再換騎快馬,如此水陸兼程過了近一個月,終於抵達巫峽。
古代交通十分不便,若是在中原地區還好,可以修建馳道,但一往西行,不是大江大河就是高山峽谷,因此二人才會水陸兼程近一個月,才剛剛進入巫峽。
巫峽上,一艘木舟正逆江而行,朱欽靈和滕倪二人坐在船頭欣賞峽谷風景,只見兩岸懸崖峭壁,風光奇絕,盡是陡峭連綿的山峰,船行峽中,青山不斷,群峰如屏,時而大山當前,石塞疑無路;忽又峰迴路轉,雲開別有天,如同一條迂迴曲折的過道,看起來綺麗幽深,俊秀異常。
見此情景,朱欽靈不禁想起南北朝時酈道元的名詩:“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船家聽到朱欽靈詠出這首名句,笑道:“這位客官好文采,巴東三峽是指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我們現在正行駛在巫峽之中。”
巫峽,自巫山縣大寧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全長46公里,有大峽之稱,它峽長谷深,奇峰突兀,層巒疊嶂,雲騰霧繞,江流曲折,百轉千回,船行其間,宛若進入奇麗的畫廊,充滿詩情畫意與驚險刺激。
滕倪見此奇景,也不禁感慨怪不得文人墨客稱巫峽是“萬峰磅礴一江通,鎖鑰荊襄氣勢雄”。
轉過一座湍急的河道,眼前頓時一片開闊,只見十二座各具特色的山峰屏列於巫峽南北兩岸。
船家趁機又向二人介紹到這些山峰就是大名鼎鼎的巫山十二峰,有道是“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古往今來的遊人莫不被這裡的迷人景色所吸引陶醉。
滕倪一見到十二峰,就知道此行目的地即將抵達,讓朱欽靈做好準備,即將踏入武林中最為神秘的門派之一——逍遙派。
逍遙派行事低調,極少在江湖上走動,是個以隱世為主的龐大門派。派內弟子以巴人為主,對中原武林的紛爭了無興趣,常年佔據巫峽追求修仙練道,所以在外人看來異常神秘。
該派技法龐雜,醫卜星相,琴棋書畫,機械雜工,貿遷種植,斗酒唱曲,行令猜謎,五行八卦、奇門遁甲、農田水利、經濟兵略,無所不通,亦無所不精。
派內除掌門北冥大師外,地位最為尊崇的乃是“逍遙三聖”,即隱居在斬龍臺、授書檯和楚陽臺的妙法、上清、太清三位真人。
逍遙三聖之下還有逍遙八仙,分別隱居於巫峽八景之中。
無論是逍遙三聖還是逍遙八仙都不問世事,一心修煉,常被百姓誤認仙人,在巴蜀一帶名望頗高。
而被中原武林所熟知的逍遙派高手,則是處於逍遙八仙之下的逍遙散人。
逍遙散人共分十二支,分別隱世於巫峽十二峰中,這十二峰即江北岸的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戀、聚仙六峰,和南岸的飛鳳、翠屏、聚鶴、淨壇、起雲、上升六峰
船家將小舟行至一處高聳入雲的山峰底停下,而後對朱欽靈說道:“客官,老漢只能送你們到此,山峰頂部的石臺便是斬龍臺。”
朱欽靈微微點頭,而後便與滕倪下船,向山峰攀去,
從山腳至峰頂的斬龍臺雖然有一條人工修築的小路,但因年久失修,許多地方已經損毀,重新成為植被盤踞之地。
沿著陡峭盤旋的臺階攀登二人不多時便來到一處斷崖,斷崖不長,僅有兩丈,上面還有一條斷裂的鐵索橋,若是普通人來到此處便只能打道回府,但對滕倪和朱欽靈來說,只消輕輕一躍,便跨過斷崖。
越過斷崖後二人繼續向上,一路雖然崎嶇但也足以通行,行至半山腰時,旁邊的樹叢忽然傳來一陣窸窸窣窣的響動,朱欽靈與滕倪二人察覺到異樣立即停下,警惕的注視著樹叢。
樹叢中的異物見對方發現自己,立即停止行動,整片山林瞬間又恢復安靜,但滕倪卻能感到叢林中許多東西正從四面八方慢慢將自己包圍。
朱欽靈見山中充滿危機,立即開啟“心眼”向四周探查,只見叢林中隱藏著一個個身高三尺,行動靈敏的人型生物。
“什麼人,出來!”隨著滕倪一聲厲喝,樹叢中更加安靜,連蟲鳴鳥叫都消失不見。
就在滕倪準備躍入叢林中主動出擊時,只見一個滿臉血紅的面孔從樹林中猛然探出,如同惡鬼般兇厲,雙眼還充滿挑釁的盯著滕倪,口中不停發出兇厲的嘶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