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卷:江湖追兇 第二百三十一章 有心無力

雲南,景東府。

景東府東接哀牢山,西靠瀾滄江(即湄公河),地處大明帝國的西南邊陲,乃是西南蠻族與少量漢人雜居之地。

朱欽靈與滕倪從巫峽動身,一路來不知翻越多少座大山,跨過多少條河流,用了近兩個月時間才從長江中上游地區趕至此處,讓朱欽靈不禁在心中感慨封建時代交通果然是阻礙地區交流的最大障礙。

好在此處雖然偏僻,但民風開放,與中原地區大為迥異,讓朱欽靈一路來增長不少見識,也不覺苦悶。

當二人踏入景東府境內時,滕倪對朱欽靈說:“靈兒,此地就是我們經過的最後一個州府——景東府,出了此地一路向西,走到瀾滄江境內,就快到蠱門了。”

朱欽靈點點頭,知道蠱門深居在邊陲十萬大山內,極少與內地溝通,因此被外界傳得極為神秘,想瞧瞧其中到底是什麼境況,連滕倪性格如此剛烈之人都不得不妥協。

景東府的街道上雖不乏漢人風格的建築,但更多的還是各類充滿少數民族風情的木舍,街上的蠻人無論男女老少都穿著色彩豔麗的服飾,按照滕倪所述,此處蠻人主要為彝族居多,權力最大是彝族各家的土官,即“土司”。

朱欽靈看此處漢人數量稀少,多是一些開酒樓客棧和南來北往的生意人,腰間往往挎著刀劍,而那些彝人身上也都帶著彎刀,整個府城顯現出濃厚的尚武風氣,也體現出西南民風彪悍。

這也難怪,離開府城外面就是一望無際的原始莽林,林子中不僅有各類野獸,還經常能碰見一些未開化的野人部族,這些野人性格狂躁,有些部族還喜食人,因此踏出府城後手中必須有把兵器,否則寸步難行。

由於語言不通,一路來朱欽靈只能透過滕倪的翻譯來了解這些蠻人說的話和風俗,每當滕倪與那些蠻人溝通時,蠻人都對其尊敬有加,就連林中的野人見到滕倪,也都小心翼翼的縮至一旁,不敢上前打擾,朱欽靈對此十分驚異。

滕倪見愛子滿臉驚詫,便笑著為他道出緣由。

原來,那些蠻人和野人之所以尊敬滕倪,是因為懼怕蠱門的威名。而認出滕倪是蠱門中人的依據,則是因為滕倪腰間墜著的五色藥袋。

由於蠱門眾人都善尋找毒蟲毒草來製作蠱毒,所以腰間都會掛一個五色小藥袋,用來存放毒物和毒物磨成的毒粉。

所以這些蠻人和野人一見五色藥袋,就知道此人惹不得,形成了條件反射般的恐懼。

朱欽靈見一個小小的藥袋竟能讓這些悍不畏死的蠻人和野人如此懼怕,可見蠱門手段之兇殘,定給這些人留下了深刻基因的恐懼。

離開景東府前,二人來到一處漢人風格的酒樓,準備先嚐一嘗本地特色美食再前往蠱門。

剛邁入酒樓,就有一名穿著短襟的小兒迎上來招呼道:“二位客官想吃點啥?小店的彝人美食遠近聞名,不但味道正宗,還進行了改良,讓粗劣的食材變得更加精緻,非常適合外地人嚐鮮!”

朱欽靈見這小二十分機靈,便點了幾樣他推薦的特色美食,滕倪又叫了兩壇“壇壇酒”,並特意告訴小二要新酒。

小二聞言知道滕倪是內行,笑著應承下來。

西南地區氣候溼熱,因此酒樓四周都是升起的竹簾,可以欣賞到街市熙熙攘攘的人流。

朱欽靈瞅著集市上的人群正感慨西南邊陲竟有如此繁華時,動作麻利的小二已經端上來幾盤小菜和兩隻酒罈,對朱欽靈介紹道:“客官,這是彝人最喜愛的‘壇壇酒’,採用蕎麥、高粱、小麥等糧食作物精釀而成,其味道醇美甘甜,你們快嚐嚐,不正宗小店不收錢。”

朱欽靈見小兒只上兩壇酒,並無盛酒容器,正欲開口詢問,滕倪像是看出他心中疑惑,及時遞給他一支細竹杆兒。

朱欽靈接過竹杆兒一瞧,只見內部通透,原來是一根吸管,接著就看到滕倪也拿起一根竹杆兒插入酒罈,直接吸吮壇中美酒。

見此處喝酒的習俗如此怪異,朱欽靈十分新奇,便也把竹杆兒插入壇中吸吮,果然十分醇美。

待品嚐完壇壇酒後,滕倪向朱欽靈介紹道:“這壇壇酒是將五穀雜糧煮好後,涼至適當溫度再拌上酒麴,裝入酒罈內密封好即成。飲前只需起蓋兒加入涼開水即可,喝完後再加入涼開水,第二日又可復飲。”

朱欽靈聽滕倪介紹完,心中忽然一愣:如此說來,這壇酒之前豈非有他人嘗過?一想到酒糟中可能沾有他人口水,醇美的壇壇酒忽然就變得有些難以下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