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凡塵俗事 文武之亂篇之三

狐媚:“不可,此舉如同自掘墳墓,姜公子必然是東方商會勢力已與武夷軍無法抗衡才想到來找小女會談,貿然把我帶走只會惹禍上身,引火自焚。”

姜呂子:“那該怎麼辦?!”

狐媚笑道:“姜公子可以這樣……”

二人分別後姜呂子聽從狐媚的吩咐開始下一步的計劃,其伯父姜薪得知後立即前來阻止。

姜薪:“我的好世侄!你如此精明的人為何會犯這麼大的錯誤!居然停止對武夷軍擴張的阻礙行動轉去往南方發展?!”

姜呂子一邊制定計劃一邊回答道:“有何不可?”

姜薪:“還有何不可?那可是羅宰相的勢力地盤,當地的商會都是他幕後支助早與其勾結一起,而且比起武夷侯這老奸巨猾的三代朝臣一早便對我等虎視眈眈,對他們下手簡直是在太歲頭上動土!”

姜呂子:“伯父你有所不知,如今狐媚與我們聯手,在短期內武夷軍只會往北擴張不再對我等領地動手,而此時我們趁機南下擴張,最後與狐媚裡應外合一同殲滅武夷侯與羅宰相的勢力,霸業大成。”

姜薪:“夢想雖好可實際如何?恐怕在此之前我們已被羅宰相的虎口吃得骨頭不剩!而且為何要相信那個女人的話?她這難道不是坐山觀虎鬥之計不僅解除了武夷軍的威脅還讓我等與羅宰相鬥爭好讓武夷軍從中得利,這點計謀連你伯父我都看得出來!”

姜呂子依舊執迷不悟道:“狐姑娘那是真心向我求助想要脫離那武夷侯的魔掌!總之伯父你不想幫忙可隨時離去,我不攔你。”

姜薪扶額搖頭,自己這侄子怎麼變得對那女人如此信任?

所有的事情都按照狐媚的計劃發展,對付北方之亂則以武平之,對付南方之安則以文侵之,一年下來文武雙方皆有成果。

武夷軍擊退北境匈奴入侵立下大功,如今連鐵馬群堡也歸其管轄,佔據北方眾城指日可待。

但武夷侯最心繫的始終是狐媚,到朝廷領賞後便快馬加鞭連日連夜趕回關中城,其兄弟韓福感嘆道自己本來打算等結拜大哥楚鴻成親自己再隨後,可如今楚鴻二十有八依舊未娶,想嫁他這樣功成名就的英雄大將軍的姑娘數之不盡而他始終還是堅持等待狐媚,自己實在受不了在兩年前已結婚生子,這次楚鴻想趁著擊退匈奴立下大功的機會向狐媚表白,韓福由衷希望大哥此舉能得償所願。

在此次北境抵禦入侵戰中還發生了件奇事,在匈奴軍隊伍當中居然還藏有修仙者相助,一度把武夷軍打得節節敗退,楚鴻看著生氣親自帶頭衝鋒,本以為再厲害的凡人也並非修仙者的對手,沒想到這一戰居然是武夷侯獲勝把修仙者擊退,武夷軍士氣大振跟隨首領反擊,最終大獲全勝。

韓福對此有些在意,似乎大哥這些年又變強了多許,不僅力大無窮揮舞長戟輕鬆橫掃千軍,甚至連身高都有所增長原本一八五的身長如今已有一九零之高,韓福從軍中裁縫那得知武夷侯經常向其埋怨甲冑衣鞋緊迫不合身要求其進行更改,人已成年怎可能再作生長?凡人之軀並非修仙者根本難以做到,可事實擺在眼前。

楚鴻回到宅府後打算偷偷闖進狐媚閨房給她驚喜,沒想到剛進門便被白狐發現,見狐媚出來迎接直接快步上前將其抱起轉上數圈,興奮道:“我的心肝美人,已按照你的吩咐前去擊退匈奴,如今北境已全歸我們武夷軍所有!”

狐媚:“那真是恭喜將軍。”

楚鴻將其放下不悅道:“什麼叫恭喜將軍,那是我們一同取得的勝利,美人你至少佔有一半的功勞。”

狐媚:“小女豈敢邀功,上前線冒著生命危險奮勇殺敵的可是將軍與一眾部下,小女只是負責在幕後指明方向罷了。”

楚鴻:“美人你就不必謙虛,武夷軍的任何功勞不都屬於你我……如今中原天下已有三分一版圖在武夷軍手中,朝廷中已再無他人敢對我們指手畫腳,按照美人的計劃進行下去早晚我們的勢力將遍佈全國!所以……我想狐媚姑娘能否答應成為我一生的伴侶,助我……助武夷軍奪得天下?”

楚鴻已將心意表明要娶狐媚為妻,只見狐媚笑顏漸逝變得失落起來,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看得楚鴻揪心著急。

楚鴻:“美人有何不願意之處儘管說!想要何作為聘禮本侯赴湯蹈火必將取之贈予!”

狐媚苦笑道:“將軍肺腑之言讓小女甚是感動,小女不求何物,只是有個心結一直未能解開。”

楚鴻:“美人的心結就是我的心結!快說,任何事情本侯都會將其辦理。”

狐媚:“將軍已知小女雙親已逝,未能見證小女的終生大事乃一大遺憾,而殺死他們的兇手依舊逍遙法外讓小女始終心痛難受。”

楚鴻:“原來美人的爹孃並非死於意外?!怎麼不早說!!!是誰膽敢殺害我親家爹孃,即使他躲在天涯海角我都會將他找出來碎屍萬段!”

狐媚搖頭低泣道:“將軍勿要,那人你惹不起。”

楚鴻:“惹不起?是那把弄朝廷百官的羅宰相?還是當今陛下?”

狐媚:“比那些更為棘手,因為那人是修仙者。”

楚鴻:“修仙者?修仙者有何可怕!此次擊退的蠻夷就有修仙者與其勾結,最後還不是敗在本侯之下。”

狐媚轉優為喜道:“當真?沒想到將軍勇武之盛,是小女有眼無珠,小瞧將軍大人了。”

楚鴻笑道:“所以美人儘管報出姓名,本侯定提那人首級作為聘禮以告家父家母在天之靈!”

狐媚一陣沉默,良久後開口道:

“他名為……楓霜。”

——凡塵俗事·文武之亂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