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方臘的戰爭開始。
武松率領一百零八將,十二萬正規禁軍,進軍方臘南國。
武松已經從水滸傳知道了每一戰的戰鬥情況,料敵先機,總是先一步出招,讓方臘大軍節節敗退。
一路勢如破竹,大軍直逼方臘京城杭州。
方臘大驚失色,派出使臣請求議和。
方傑來見武松,希望自己能到京城當面向自己叔叔方臘勸降。
武松早就已經透過太子瞭解宋徽宗對方臘投降的態度,當即表態,只要方臘投降,可以保他們和屬下榮華富貴。
方傑親自前往杭州跟方臘商議招降的事,幾次交談下來,方臘最終決定率部投降。
雖然方臘連吃敗仗,但手下主要的戰將基本上都沒有折損,完整的保留了下來,他的軍隊主力也基本都還在。
只不過,方臘大軍歸入朝廷之後,經過整編,併入北部禁軍之中,同時,所有方臘麾下戰將,全部調往北邊準備跟遼朝開戰,並迎擊金朝可能的進攻。
徵方臘大獲全勝,一百零八將無一折損。
很快皇帝的聖旨便下來了,封武松為太子太保,官居從一品。
所有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將,全部都得到了封賞和升遷。但是,絕大部分都只是武階虛職。有實權的寥寥無幾,而且實權官職都很小。
這讓大家十分的鬱悶,不過好在每一位都得到了加官進爵,而且全部都在京城為官,一百零八將都還能在一起。
這是武松向太子趙恆、蔡京和梁師成提出的要求。宋徽宗這才把一百零八將全部安排在了京城。
但方臘就沒這麼幸運了,除了方傑之外,其餘投降的軍隊和方臘麾下大將全部調往北方進攻遼軍去了。
當初朝廷在水滸傳中對付水泊梁山的手段,現在轉而拿來對付方臘大軍了。
武松帶著家人以及一百零八將啟程前往東京汴梁。
西門慶、蔣門神、花子虛、李清照、趙明誠等然也都跟隨前往,浩浩蕩蕩的隊伍從應天府來到了京城。
越王親自迎接。
除了在京城有家室的人之外,其餘人都暫時入住了武松的大宅院中。
這宅院是越王打造的行宮,送給了武松,酬謝他的鏡子。
另外,太子趙恆已經修建了一座京城最大的酒樓送給武松,武松命名為獅子樓。
獅子樓在京城也開辦了起來。
而他的府邸中也按照他的要求早就建立了若干作坊,用來釀酒製造玻璃等等。
趙偲的女兒趙檀香雖然這一個多月在應天府獅子樓,卻基本上沒什麼機會跟武松見面。
因為武松一直在領兵打仗,等到回來又一路搬家到了京城。
趙檀香原本是去應天府見武松,可是卻沒機會單獨相處,很是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