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僵僵的欽宗終於倒過夢醒了,答應留在汴京了。李綱見狀,心裡大喜,遂告退出殿。李綱來到午門前,禁衛軍將士們尚等待在那裡。眾禁衛軍將領見李綱到來,遂迎了過去。李綱見旁側有一高臺,便登了上去,對迎了過來的禁衛軍將士們喊道:“諸位禁衛軍將領、兵士們,我乃東京留守李綱。剛才,本留守已覲見聖上,勸說聖上留在汴京,領導汴京軍民保衛京師。現在,聖山主意已定,決心守城。聖上曉瑜汴京軍民,團結一致,共同抗敵,確保汴京,萬無一失,再有鼓動離開汴京,擾亂人心者,格殺勿論,決不輕饒!”
禁衛六軍將士見說,歡欣鼓舞,高聲呼喊道:“聖上英明!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安撫好皇宮中禁衛六軍將士後,李綱出了皇宮,趕至留守處。已提前被安置在留守處的燕青與立剛見面,李綱委任燕青為汴京城防特別助理,協助汴京城防指揮使、大將劉延慶防守汴京。
燕青受命,前往汴京城防指揮部報到去了。
燕青離開後,李綱正欲安排其他事宜,府衙報到:“稟告留守大人,現有太學生陳東求見。”李綱聞報,遂令傳喚進來。陳東隨即被傳喚進府。
太學生陳東進入府中,匍匐於地。
李綱見狀,大驚,急忙離座,疾步來至陳東身旁,攙扶著陳東道:“陳生有事說事,萬萬不可如此。本留守與陳生同為讀書出身,凡事只論根由曲直,不興這一套的,動輒跪拜痛哭,有辱斯文,本留守也擔當不起。”
李綱說著,將陳東攙扶起來。
陳東原本就滿腔悲憤,又被李綱說為‘有辱斯文’,更加傷心,遂大哭起來。李綱忙勸道:“陳生莫要如此,你入府求見本留守,究竟是為了何事?只管說事便是。”
陳東哭著說道:“留守大人,想俺堂堂宋朝,繁華於天下,曾是何等錦繡!現如今卻被蠻族蹂躪,百姓慘遭塗炭,如此結果,概是因為蔡京、王黼、童貫、朱勔、李邦彥、梁師成六賊胡作非為所賜。此六賊之罪行,罄竹難書,人神共憤。留守大人啊!金寇兵臨城下,邊境危急,此誠危急存亡之時,此時,若再不清算以上六賊之罪行,天理難容啊!”
李綱見說,也深有同感;然而,李綱被欽宗任命為汴京留守之前,官任太常少卿,屬於三品文官,與蔡京、王黼、童貫、李邦彥、朱勔、梁師成等奸臣佞賊地位相差甚遠,其中李邦彥尚是在任宰相,童貫任擔任著樞密使,在自己剛剛被任命為汴京留守的時候,便出面諫劾蔡京、王黼、童貫等人,會被誤認為另有目的,用心不良,不利於自己現在領導汴京防務。
如此想著,李綱便對陳東說道:“陳生所言極是,蔡京、王黼、童貫等人之罪惡,天下皆知,人神共憤;然陳生求見本留守,以本留守之權力,也處置不了蔡京等賊。”
陳東道:“留守大人。學生聽說白時中、李邦彥等人哄惑聖上離京南下,前往襄陽,是留守大人極力勸阻,方才將聖上留在汴京的。學生覺得,以留守之分量,進諫聖上,治罪於蔡京、王黼等六賊,聖上必然採納。”
李綱聞言道:“陳生有所不知。對蔡京、王黼、童貫、李邦彥、朱勔、梁師成六賊,本留守也是恨之入骨,盼望著聖上能治其胡作非為,誤國誤民之大罪。然本留守剛剛擔任汴京留守之職,當傾盡權力做好保衛汴京之事,這個時候摻入諫劾六賊之事,必將影響汴京防衛之大事。陳生當理解,非是本留守不肯出面進諫聖上,實是怕節外生枝,影響了東京防衛之大事。”
陳東見說,望李綱一拜道:“留守大人如此一說,更見留守大人光明磊落,處事有理有據之品德,學生敬佩。即使如此,學生當親自上書聖上,諫劾蔡京等六賊。”
李剛道:“若如此,朝廷有幸也!軍民百姓有幸也!本留守雖然懦弱,到時候必將從旁響應,策應陳生也!”
陳東見說,遂與李綱道辭,離府而去。
第三天,天尚未亮,皇宮門前,便跪著一書生,雙手高舉著奏書,請求面見聖上。此書生正是太學生陳東也!
皇宮門前值守的御林軍首領,見陳東請求覲見聖上,隨即將情況通報了進去。
皇宮勤政殿中,欽宗正召集百官商討汴京防衛之事。
祥雲迷鳳閣,瑞氣罩龍樓。含煙御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天香影裡,玉簪珠履聚丹墀;仙樂聲中,繡襖錦衣扶御駕。珍珠簾卷,黃金殿上現金輿;鳳羽扇開,白玉階前停寶輦。隱隱淨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