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彥秋終於如願以償。
不管袁無極所說的東西,究竟是多麼難以理解,甚至並不是如今的自己所應該接觸,但他也根本不在意。
對於修行而言,他真的是連初入門徑都算不上,而他目前想要的,也不是袁無極所說的長生二字,而是段景涵那個,臨終的遺願而已。
換做另外一個人,都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能夠成就元神的猿魔瘋神法,而不是最多隻能成就金丹的龜心四劍。
而且是在即將渡三次天劫,一旦選定就不可能再更改的前提下。
然則沈彥秋堅定的選擇了龜心四劍。
經過和袁無極接近一宿的對話,袁無極幾乎是跳脫性的講解,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大到天地宇宙的形成,元神修士的種種奧妙,小到練氣的根本,全都概括性的說了說。
沈彥秋聽的非常用心,把袁無極的話總結了一下,著重篩選一些相對重要的部分,也瞭解了很多關於修行道的常識。
袁無極身為一個金丹九轉境界,只差一步就將踏入元神,從此肉身不腐靈魂不滅的大高手,確實有資格瀟灑不羈的指天罵地。
以他對袁無極的粗略瞭解,人們口中的大猿王袁無極,絕對是屬於唯心唯物的人物,處理事情之時,甚至都缺乏基本的理智,全憑自己的好惡對待。
然則即便是如此,也不是他一個凡人所能夠比擬。
對於修行道這個龐然大物而言,他或許連大海中的一粒沙都算不上,五洲也不過如同修行道的一顆石子而已。
袁無極侃侃而談,最後很有針對性的講解,不在同他說元神之上種種境界,只是很詳細的和他聊了聊,金丹以下的具體劃分。
無論是出身何種物種,只要開啟了靈智,都能夠透過吸納天地靈氣而修行。只是煉氣和先天兩重境界,因為和凡人的武道境界相當,所以修行道便有個不成文的說法。
築基以下無修士。
煉氣是修行最基本的過程,只有把一身精元氣化,暢通周身經脈,鞏固皮肉筋骨洗髓換血,才能逐漸解放肉身靈性,進而強化魂魄,增長壽命元氣,擺脫藩籬枷鎖,踏入超凡之路。
周天經絡暢通無阻,後天精氣化為先天真氣,進入逆反先天的二重境,此時便是修行進入初乘的分水嶺。
後天呼吸以為氣,先天吐納是為炁。
夫天地間,溼生卵生者眾。於母胎正宮之中,為塑形體,把一口先天真炁消耗殆盡,十月懷胎肉身成型,乃自玄牝之門出。一口先天真炁消散,後天濁氣立即盤踞五內,致力不能發乎體外,目不能堪破虛妄,神不能順於心意。
至此,先天三寶精氣神,皆迴歸混沌,便有些許殘留也潛藏不出,隨年月漸深而消散。
古往今來的修行之人,無不力求去偽存真,致力於衝破束縛,釋放三寶,追尋真我。所以在上古時期,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反虛,煉虛合道這四重仙道乃是修行的根本法,他們都自稱煉氣士,就是這麼個由來。
經書上也說,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
若把武道修行,當做超脫凡俗的小乘正法,那麼修真問道,便是大乘之要。
九重真道前三重,稱之為初乘。而先天真氣的飽滿與否,也直接關係著成就道基之後的強大與否。一旦渡過立真劫,道基定下之後,除非天大的機緣,否則便再也無法壯大。
所以才有許多修士,往往能夠以弱勝強,以少擊多越階而戰,就是因為基礎打的牢固,真氣轉換成為法力之後,無論是質還是量,都遠超同級別甚至一部分高過自己的修士。
而築基就是修士和武者的分水嶺。
武者修煉,因為功法的限制,幾乎很少能夠吸收外界的靈氣,只是把體內的後天真氣化作內力,增添的只是肉身的部分能力,而且注重的更多都是最直接的殺傷力。故而武者的這個體系越來越完善,逐漸的就脫離了參天地修行的軌道,重新開發了一個全新的修煉體系,也就是武者之路。
他們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是為了強化肉身的能力,漸漸的隔絕了和天地元氣的溝通,更多的是偏向於力量而不是對於境界的感悟。那些運用天地元氣的法門也開始演變成了,諸如劍氣槍芒之類的輔助之法。
修士們則不同。
人類的肉體本就相當於一個小天地。
人身具九竅八孔,內外契合陰陽,經脈順乎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