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望金丹

傅青峰為了讓他們更直觀的認知,便噴出自己的金丹,正是一顆金光閃閃的丹丸。不過並不是純金色的渾圓形狀,而是像凝脂玉一般的明黃色,外面罩著一層濛濛的金光。

這顆金丹緩緩跳動,恰如同一枚小小的心臟,激盪出一圈圈肉眼可見的靈氣波動,宛如漣漪。

傅青峰伸掌一推,金丹便懸在他掌心上空,冉冉升起一縷丹氣,散成一團巴掌大的雲霧,一柄二十四齒的明黃寶傘在雲霧中沉浮不定。

傘面上密密麻麻都是蝌蚪一般的文字元籙,偏偏被明黃色的光芒遮住,任是他們傾注目力也難以分辨。

這就是傅青峰修煉《上元感應經》凝練的一顆道家金丹。

這是沈彥秋第二次親眼看到金丹。

第一次還是崩天策打壞牛伏魁的肉身之後,他的金丹被袁無極拿住,沈彥秋才看的清楚,就是一顆金光閃閃的小球。

如今傅青峰的金丹放出來,竟然和牛伏魁的金丹迥然不同,沈彥秋還真是不明白究竟是功法的原因,還是因為出身種族不同的原因所致。

傅青峰將金丹浮在面前,見在座之人都是一臉疑惑,便同沈彥秋解釋道:“想要凝結金丹,首先你得明白什麼是金丹。”

傅青峰對沈彥秋說,想要結丹,你就得先明白什麼是金丹。道基也好,金丹也罷,便是出入青冥的元神,說到底也都是法力質變過程中的一個表相。

築基境就能開闢一個內天地,雖然混混沌沌,只有一座神宮提煉法力,但這些本身就是法力的具現。有的人鑄就道基之後,內天地裡面形成的就不是神宮,而是亭、臺、樓、閣,甚至是山水或者石頭樹木等等。

可能是因為功法,也可能是因為心性的轉變,但是統一都以紫府神宮小世界相稱。

三元道尊把四重真道修改成適合我們修煉的九重真道,可是為什麼我們會把九重真道分成下四道和上五道?為什麼只有金丹期被詳細的劃分成九轉九個階段?

起承轉合,皆在一顆金丹之內,長生與否,都看一顆金丹鑄就啊。

因此金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個門派,甚至是每個金丹修士,結成金丹的經驗都不相同。譬如有些人是積累渾厚,一朝法力衝破天靈,順理成章的結成金丹。有些人則是吞了一顆靈丹、一株靈草,被強大的外力輔佐,強行衝擊金丹,亦或是一次至關緊要的頓悟,突然就感悟到金丹的妙處。

更有甚者,乃是本門長輩以灌頂之法加註法力和本命丹元,將自己的感悟烙印在他心神識海,從而突破桎梏。可是這種金丹修士和服用神嬰丹的修士一樣,完全藉助於外力成就,日後非但進階的希望渺茫,而且劫難重重,若非傳承幾將斷絕別無他法,一般不會走這條路。

所以說進階金丹,是最難把握且沒有固定程式的。每個築基圓滿的修士,都有可能突然感悟到結丹的契機。

所以這些經驗並不能增加結成金丹的機率,但可以保證在結丹之時,遇到突發問題,能更加從容的應對。

結成金丹並不是什麼絕密之事,傅青峰也就沒有藏私,便把自己以及所熟識的幾個朋友,結丹時所發生的事情,大略同他們說了說。

末了,傅青峰道:“我觀小友道基近趨圓滿,想來結丹也只在數年之間,只需穩紮穩打溫養神宮,自然水到渠成。”

“莫要心急,否則進退失據,欲速則不達矣。”

凡修士鑄就金丹,乃自神宮孕育。按照丹鼎派的說法,便是以自身為爐,法力為火,紫府世界為柴薪,神宮為丹母,天地元氣為材料,日夜祭煉,最終成就一顆金丹來。

煉丹講究的是什麼?

有人說是對於材料的掌握,有人說是丹藥知識的深淺,也有人說是爐鼎器具的精緻與否。

傅青峰笑道:“沒聽說對這些一無所知的人,能夠煉出什麼丹藥來!掌控材料積累知識,或是收集一套上好的丹爐,這是最基礎的硬體,必不可少之物啊!所以依著老道來看,最重要的還是在於火候。”

他往天空一指:“運氣這種東西,是上天註定,只有火候才是能否結丹,儘可能的剔除雜質,凝練出一顆明晃晃金燦燦圓坨坨的上品金丹來!”

傅青峰認為凝結金丹最重要環節是火候的把握,他把凝結金丹和丹鼎派的煉丹術相比,認為理論和器具都是必須要做的功課,唯有把控火候才是要看天姿氣運之事,只要氣運深厚,就是一頭豬也能穩穩妥妥的結成金丹。

所以他才勸沈彥秋不要心急,只要一直仔細關注紫府神宮的變化,穩穩當當的修煉,必然能夠結成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