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彥秋有玲瓏火雲束防身,七十二張刀盤遊動,雖然早就察覺到銀線蛇和梭鏢蛇,卻也沒有太過在意。
他不想將十方幻魔道暴露在魏元讓身上,故而並沒有化身毒蛇的打算,他的注意力一半放在魏元讓神出鬼沒的千蛇劍只上,另一半則放在了那些體長十丈的巨蟒之上。
象蛇?
看到這些巨蟒的同時,他就突然想起《四野神州志》的記載,發現這種通體無鱗的巨蟒,非常像四野神州志當中記載的象蛇。
不過《四野神州志》的記載有些模糊不清,作者並沒有親眼見過象蛇,而且根據他的考察推斷,象蛇實際上並不是蛇屬的一種,而是一種類似野雉的飛禽,只是其鳴如呼“象蛇”二字,這才被冠以象蛇的名字。
作者反覆查閱典宗,有結合當地的老人綜合考量,這才推斷所謂的“象蛇”,實際上應該是巴蛇。
古籍記載:巴蛇食象,三歲出其骨,凡人服之,無心腹之患。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沈彥秋的驚訝不是巴蛇或者象蛇,真正讓他驚訝的,是五洲小世界和修行道這個大千世界,竟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四野神州志·東海卷》裡就記載著海魁的事蹟,而書中記載的海魁,正是四海龍宮中的蝦兵。
蝦兵蟹將並不是說蝦為兵蟹為將,只是龍宮的兵將多以蝦蟹為主,才以此為統稱罷了。
這些念頭在他腦中一閃而過,面對潮水一般湧來的蛇群,自己藏身其中的魏元讓,沈彥秋也不敢掉以輕心。且如果那些巨蟒真的是吞象巴蛇,只怕僅憑三氣神火刀的刀盤,抵擋不住。
群蛇之潮湧動極快,這裡的樹木生長年數久遠,大多都有四五人合抱粗,十幾二十丈高,濃密的枝葉將天空都完全遮擋起來,只有之前洛星雪以金雞喚日法聚攏大日炎陽真火時,燒穿的三丈孔洞透下日光。
那些巴蛇不知有多少頭,沈彥秋粗略的估算了一下,約摸有十餘頭之多,看體型最小的也有五六丈長,最大的能達到十二三丈長短,而且它們隱身枝葉當中,膚色又和青黑色的枝葉相當,不易辨認。
魏元讓隱身蛇潮,千蛇劍也化成一條毒蛇,時不時的突然發動攻擊,神火刀盤能抵擋銀線蛇和梭鏢蛇,卻抵擋不住千蛇劍,幾次險些被刺中,沈彥秋只得將玲瓏火雲束繞身飛旋。
他若要走,只需縱身衝破樹冠,魏元讓也難以攔截。只是魏元讓以築基境討戰他金丹境,他抵擋不住抽身飛走,已然是敗了一手。
跟魏元讓這樣的瘋子打架真的是無話可說,這傢伙出手每盡全力,而且隱藏於群蛇之中,三氣神火刀的火力不足以驅散群蛇,而鋒銳程度也難以擊殺銀線蛇這種肉身堅固體型細小的怪蛇,還要不時防備魏元讓突然的殺手,沈彥秋縱然遊刃有餘的遊走,也不禁有些煩躁。
千蛇劍乃是無量劍宗十名劍之一,駕馭群蛇不可能是它最強的威力,只是不知道魏元讓如何盤算,一直隱而不發,相必是憋著什麼一擊必中的手段,只等沈彥秋出現破綻。
思及此處,沈彥秋索性賣了個破綻給他,將神火刀盤的防禦圈子一震,微微露出一絲空隙。
魏元讓化身毒蛇隱身群蛇之中,等的就是沈彥秋不耐煩的時候。沈彥秋有金丹修為,他縱然有地利的優勢在手,若是不依仗千蛇劍的鋒銳,輕易也傷他不得。反正十萬大山裡毒蛇無數,他也不在乎這個毒蛇的生死,只要能逼出一絲破綻,就是他暴起出手的好時機。
沈彥秋神火刀盤的空隙一閃而過,魏元讓也顧不得是不是他故意為之,機會稍縱即逝由不得他多想,幾頭巴蛇挺著碩大的頭顱將刀盤擠開,直刮的粘液紛飛,墨綠色的血液落在地上,竟然將泥土也腐蝕出一個冒著青煙的膿包,惡臭撲鼻。
“巴蛇無毒,這蛇怎麼有這麼強的毒性?看來並不是巴蛇。”
沈彥秋催動刀盤切割,頓時切下好大幾顆蛇頭,鮮血如同噴泉一般爆射,巨大的蛇身轟隆隆從頭頂落下來,頓時將視線遮蔽。
好機會!
魏元讓身劍合一,劍光幻影萬千,彷彿千萬條墨綠色的銀線蛇一般,瘋狂湧向沈彥秋,那幾條巴蛇的屍身瞬間被切割成肉沫,劍光毫不停歇,搶的就是這一霎時的功夫,魏元讓將千蛇頂在指尖,直刺沈彥秋眉心!
以千蛇劍的鋒利,除非肉身堅固的練體修士能夠抵擋,否則便是元神修士的肉身,也要被一劍刺穿,攪毀識海。
滿以為一擊得手,哪知千蛇劍觸及之處,彷彿金石一般堅硬,他只看到一塊指甲蓋大小的冰晶一閃而過,正好將千蛇劍抵住,隨後便被沈彥秋一掌印在胸口,倒飛出去。
魏元讓狂噴鮮血,兀自震驚不已。
方才那一下他看的明白,那塊指甲大小的冰晶似乎是一面內刻八角的圓鏡,雖然只是一閃而逝,但攝人的寒氣還是激的他汗毛倒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