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劫出竅到七劫神化,是元神修士至關重要的分水嶺。
而宗師到大宗師,也並非僅僅是稱謂上多了一個大字,其代表的更是大這個字於大道、天道之上的進境。
五劫神嬰與道合真,堪破生死玄關,打破先天桎梏,至此跳脫苦海,壽命幾乎無窮無盡,算是徹底完成了本質上的轉變,可謂一朝蛻凡,但仍舊有被外力影響跌落凡塵的可能,徐沐白就是最為直觀的例子。六劫出竅乃是神嬰壯大,如嬰兒成長為少年,能穿梭虛空橫渡星河,暢遊域外虛空,卻也只是比神嬰修士提升了一個檔次,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故而五劫與六劫之間,除非功法等階或者法寶品階懸殊過大,一般實力相差並不會出現太大的差距,甚至以五劫修為擊敗六劫的也屢見不鮮。
唯有晉升七劫,分神化念,一點真靈寄託虛空,追尋冥冥之中的命運長河,打下真靈烙印,只要不被人尋找到真靈之所在,就能借助提前安排的手段一念重生,真正達到不死不滅的境界。
所謂肉身不死,真靈不滅,滴血重生一念重生,本就是闡述七劫神化,八劫靈肉合一的能力。
與天地同壽,與日月齊光。
孔雄飛成名之早還在哀無心這一輩修士之前,可卡在六劫巔峰這一步邁不出去足有萬年光景,單論積累不可謂不雄厚,感悟不可謂不深沉,只差臨門一腳就能躋身七劫之列。
偏偏這一步怎麼也跨不出去,反被鶴連山和白奕等人迎頭趕上,以前輩的身份和他們道兄道友相稱,固然有氣度心胸涵養等諸多因素在,其實也萬分憋屈。
牛太煌跟他相比都算是晚輩,如今也成就七劫,金萬瞳倒是跟他同時代成名,只是一向低調,幾乎不在修行道露面,如今也不聲不響的邁進這個行列,孔雄飛要說心裡不著急,那是不可能的。
但修行這種事急不來,越是著急,就越是找不到晉級的路,修行道又是以實力為前提,所謂的輩分能夠實用的場合並不多。
山不就我,我便就山,本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孔雄飛又何止試過千百種方法?可惜都不能成功,反而蹉跎了時光,於是他把心思打在了雲影鶴一族的流雲七殺手上。
流雲七殺是雲影鶴一族修行法的集大成之作,無數高人推演修改完善,每一式都有完整且單獨的修煉體系,可憑之修煉達元神之境,尤其是變幻莫測的摘星手,更是流雲七殺中最為精妙的一式。
孔雄飛盤算許久,倘若將摘星手拆分出來,一點一滴重新推演之後融入孔雀王拳之中,有很大的機率可以助他將孔雀王拳提升一個檔次,進而推動《鳳凰涅槃經》下一重的變化。
一重變化對應一重境界,也就是七劫的境界,哪怕只能推動其中一部分的變化,他也有信心憑藉這一點變化,推演出七劫神化的資訊。
可惜天不遂人願,原本盤算妥當的事被哀無心橫插一腳,鶴連山不得不反悔與他定下的親事,弄這麼一場毫無意義的鬥法招婿大會。
一變再變,終於脫離了他的計算。
白秋離一記太嶽真形劍引出太嶽虛影降臨,將原本屬於羽族內部的事與神仙道產生直接關聯,鶴連山畏首畏尾,白奕等人也是外強中乾,生怕被神仙道找麻煩,結果變數愈發混亂。
太嶽山神分神出現,蒼雲術也挑這個時間進場,一槍刺下去兩度反轉,將孔香君擄走,為的是得到流傳自鳳凰的大鵬王拳,助他提純大鵬血脈,錘鍊大鵬真身。
拋開血脈不談,大鵬真身勝過孔雀真身十倍,孔雄飛這麼多年不理會蒼雲術,怕的就是被他凝鍊出大鵬真身。
如今這天地間能夠幫助蒼雲術凝鍊大鵬真身的寶物,除了大鵬王拳之外,就只有浮屠靈柩法師手中的大鵬之羽。
是取大鵬王拳容易,還是取大鵬之羽簡單,結果顯而易見,孔雄飛這麼多年來一直小心提防,連孔雀一族如今的巢穴所在也不為人知。
當初蒼雲術找上他,與他一件仿製的四象塔,直言助他獲取摘星手,而後再以此為條件獲取大鵬王拳,孔雄飛自信那時他已成就七劫,憑藉先天血脈優勢,蒼雲術在他面前翻不起浪花,便爽快的答應了。
不曾想他留了一手,蒼雲術同樣也留了一手,後手還在他後手之後。
他情急之下追逐蒼雲術,不想仲雲胥以妖王至尊身份出手偷襲,如此舍下顏面做這等落人口實、丟盡顏面的勾當,為的就是將孔雄飛一擊必殺,最終凝聚出大鵬血脈的蒼雲術順理成章的成為羽族之主,坐上大羽王的位置。
介時蒼雲術統領羽族高手打上南疆,將孔雄飛丟失的不死火山取回,這般無上的功勞自然可以抹去他殺死孔雄飛的罪孽。
死去的孔雄飛,自然不能和取回不死火山的蒼雲術相比。
至於會不會有人不服從,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