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非親非故,他完全沒有藏私的想法,而是將所有的細節都告知於他。
這是很難得的。
很多醫者,在教徒弟的時候,都會有所保留,至少會將自己的拿手醫方保留在自己手中。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盡心盡力,毫無保留的教一位弟子,結果弟子在自己醫館周圍新開一家醫館,搶走了大部分的生意,這樣的事情,並不罕見。
如果不是心中實在好奇,其實他不會這麼冒昧。
不僅如此,在他和這位年輕人交談的過程中,發現對方的醫道理論十分紮實。
見他如此年輕,他一開始,除了請教之外,還存在一些考校的心思,想看看他之所以能治好張老夫人,是不是誤打誤撞。
但結果令他意外,他的所有問題,這位年輕人都能回答出來。
而對方偶爾說的一些醫理,就連他都得停下來仔細想想,許久才想起,好像是有哪一本醫書上這麼說過,但他記不太清楚了……
這絕不是誤打誤撞,他有著非常紮實的醫理知識。
孫大夫怔怔的看著對面,彷彿那裡坐著的,不是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而是一位浸淫醫道幾十年的大醫。
他不由的看向李諾,問道:“敢問小兄弟,師承哪位醫道大師?”
李諾搖頭道:“我沒有師父。”
孫大夫驚愕道:“你沒有師父,是怎麼知道這麼多醫理的?”
李諾道:“我看了很多醫書。”
李諾確實沒有師父,或者說,大夏太醫院的御醫們,都是他的師父。
他們畢生的醫家感悟,都匯聚於他一身。
如今的他,堪稱醫學界的王語嫣,理論知識比誰都豐富,只是沒有內力而已。
孫大夫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難怪他醫理如此豐富,但卻沒有一點兒醫家修為,原來是缺少實踐。
對於醫家而言,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
不過,只懂醫理,未必能成為一位好的醫者,但不懂醫理,則連醫者都算不上。
看著這位年輕人,他不由起了愛才之心。
多麼好的醫家苗子啊,年紀輕輕,掌握的醫理,就不弱於第四境的他了,只要稍加培養,必能成為一名醫史留名的大醫。
剛才在路上的時候,他聽戶部尚書說,這位年輕人,是大夏的官員。
他在思考,怎麼才能讓這麼一個醫家的大好苗子,棄政從醫,不浪費他的醫道天賦,最好能收他為徒,那可就太長臉了……
李諾也在思考。
第一所醫學院至關重要,關乎他們能不能平穩的邁出第一步,必須辦的漂漂亮亮,他一個人是搞不定的,必須得多招攬一些資深的醫家。
他要怎麼才能把孫大夫,甚至是藥王谷的其他醫家綁到自己的船上,最好是能讓他們免費打工。
兩人目光對視,同時開口。
“小兄弟……”
“孫大夫……”
兩人同時開口,又同時閉嘴。
孫大夫笑了笑,說道:“伱先說。”
李諾道:“您是前輩,您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