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皇揹著手走到殿外,望著祖廟的方向,微微眯起眼睛,低聲說道:“列祖列宗啊,希望你們不要怪朕,你們做不到的事情,朕會替你們做到的……,大陸之上,只有一個大夏,只能有一個大夏!”
……
蘇府。
蘇大儒的屍體擺在靈堂之內。
在抗議之前,蘇大儒就為自己準備了棺材,並且在蘇府佈置好了靈堂。
他似乎早就預料了到了自己的結局,也做好了死亡的準備。
靈堂內外,站滿了朝臣和書院的先生。
蘇府之外的街道上,也皆是送行的百姓。
左右二相站在棺木兩旁,左相表情木然,眼神空洞。
他勸不了蘇大儒。
也勸不了李玄靖。
身為當朝宰相,他從未感受過如此的無力。
右相望著棺木內蘇大儒的遺體,目光忽然微微一動。
蘇大儒勸諫失敗,悲憤交加,選擇了以死明志,撞柱而亡,但他卻在他的嘴角,看到了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
這一絲笑容很淡,倘若不是盯著他看,根本發現不了。
右相的心中,浮現出一絲濃濃的疑惑。
他在笑什麼?
……
長安街頭。
無數百姓,皆面露悲慼。
今日對所有的長安百姓,乃至於大夏百姓來說,都是悲傷的一天。
古往今來,從來沒有大儒被構陷謀害過。
陛下和明鏡司,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先河。
一名百姓路過李府門前,見門外無人守衛,想起蘇大儒之死,心中便湧起了一股怒火,正要將一口濃痰吐在這裡,想到一件事情,又生生將這口痰嚥了下去。
李諾李大人,放著好好的趙國王爺不做,放棄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地位,毅然回到大夏,為百姓做了多少好事。
京畿附近的貧苦百姓,能吃得起飯,看得起病,每月甚至還能有餘錢買二兩肉吃,再也不怕被有權有勢的人欺壓,全是小李大人努力的結果。
他的孩子剛剛生下沒幾個月,他沒有在家陪伴妻兒,也沒有在長安享福,而是不顧自身安危,以御史的身份,離開長安巡查地方,誅殺貪官汙吏,為百姓平反伸冤……
這一口痰嚥下去,是給小李大人的面子。
這一日,長安百姓的心情十分矛盾。
一方面,大理寺卿助君為虐,冤殺大儒,簡直人神共憤。
另一方面,小李大人舍小家為大家,關於他巡查地方的事蹟,一件一件的傳到長安,當聽到那些貪官汙吏被盡數處置,欺壓百姓的黑惡勢力被連根拔起,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這讓長安百姓一時不知該以什麼樣的心態看待李家。
寧州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