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關於大理寺卿的輿論,在這兩年間,扭轉扭轉又扭轉。
兩年之前,說他是大夏最大的奸佞,恐怕不會有人反對。
他的名字,不僅令朝中官員聞風喪膽,就連懵懂小兒聽了,也得止啼。
而這兩年,他的風評持續轉好,是因為人們回顧之後發現,他殺儒家官員的事實,固然洗不掉,但除了這些,他做的對百姓有益的事情更多。
權貴欺壓百姓,朝中無人能管,他管。
世家目中無人,在他面前也得收斂。
細究起來,大夏這兩年,各項變法能夠順利推動,固然離不開小李大人,但若是缺少大理寺卿為他提前掃清阻礙,這些變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如果不是蘇大儒的死,他的風評應該還會持續走高。
第五境的大儒,被如此冤殺,實在是不能原諒的事情。
不過,最近,百姓中又有新的論調。
蘇大儒的死固然讓人氣憤,但也不能將所有的罪名,都歸在大理寺卿身上。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殺蘇大儒,是陛下的意思。
換做任何人在大理寺卿的位置,都沒有別的選擇。
仔細想想,他曾經殺的那些儒家官員,有哪一位不是先得罪了陛下?
倘若大理寺卿是一個和蘇大儒一樣,剛正不阿,寧死不屈的人,二十年前他就死了,如果他死了,長安絕對不會是現在的長安。
作為普通百姓的他們,肯定要吃比以前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罪。
他是有罪,但功更多。
他雖不是儒家,但比起那些潔身自好的儒家清流們,對百姓的作用更大。
這樣的言論,雖然並不多,但也不再是前些日子被一邊罵的局面。
長安某座官邸。
下衙之後,一名官員在吃飯的時候,聽到妻子的某些言論,眉梢挑了挑,問道:“這些話,你從哪裡聽來的?”
那婦人道:“今天和彩兒在街上逛的時候,聽別人說的,我覺得他們講的有道理,我一直覺得,大理寺卿不可能是壞人……”
那官員黑著臉,說道:“怎麼就不可能是壞人了,你們這些婦人懂什麼,二十年前你們就跑到街上看他,到現在還為他說話……”
婦人白了他一眼,說道:“你要是考中六科狀元,看你的人也不會少,你們不能不如人家,就對人家有偏見,如果陛下讓你殺人,你殺不殺……”
“這……”
那官員一時語滯,只能埋頭吃飯。
雖然他對妻子總是為李玄靖說話很不高興,但她說的很對。
在朝為官,必須要弄清楚一件事情。
他們的權力來源是誰。
朝臣的權力來源是陛下,陛下的話,他們是不可能不聽的。
不聽陛下話的御史和史官,都已經被免職了,更慘的,甚至丟了性命,大理寺卿之所以能夠權傾朝野,還不是因為陛下的看重?
憑心而論,蘇大儒的死,還真不能怪他。
沒想到,家裡的這口子平時只知道買買買,居然還能有如此認知,當真出乎他的預料。
晚飯結束之後,婦人獨自回房。
關上房門,她才輕舒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