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三章 勸學詩

一聲清脆的雞鳴打破了寧靜的早晨,李長謙睜開雙眼,看了眼床上躺著的少女,依然一動不動。

肚子傳來抗議的咕嚕聲,從昨天中午吃完飯後,直到現在他都沒有吃上一點東西,成為修士之後,本就食量變大,這麼長時間沒吃東西,居然有了一些虛脫感。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那就餓得慌。”

李長謙走下二樓,一樓大堂內已有不少的人起來了,外面的天還是灰濛濛的,按照現在六月份來看,現在也就是個四五點鐘,他不由的感嘆古人生活還真是規律、勤奮。

他看了下早餐的種類,竟然還很豐富,豆漿油條、包子白粥,甚至還有些清酒。據店小二說,清酒是給一些早起用功的讀書人準備的。

李長謙一時難以理解,早上起來就喝酒,前世也少見啊,只有一些嗜酒如命的酒瘋子才會一日三餐酒不離手。這喝完酒,腦袋發昏,直接倒頭就睡了,還用功個屁啊。

“哎~這李少館主你就有所不知了,這是清酒,度數不高的,對人也因人而異,如李少館主所言,有些人確實喝了會昏昏欲睡,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確是醒腦必備良品,特別是那些讀書才子喝完酒後,反而文思泉通,寫出一首傳世好詩也說不定呢。”

一整晚李長謙找這店小二聊了不少城外的事情,對於李長謙來說,多瞭解這個世界的事情總歸是沒錯的。一開始店小二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後來李長謙一出手便是一兩銀子,這店小二便與李長謙暢談了二個時辰,一來二去,兩人關係也就活絡了。

店小二指著牆上的一首詩對李長謙說道:“這首就是去年齊州王泊龍王公子所做,當時他入京趕考遇到宵禁,在本店休息,早晨起來讀書,喝了這清酒,便做出這首佳作,後來入京科考高中榜眼,這首詩也被禮部老爺張貼在本店,作為激勵後來趕考人的佳句。”

李長謙望向小二手指的那首詩:“疾風凋碧樹,葉落來時路。孤舟瘦水寒,斷雁斜陽暮。半生無所為,空把時光負。日讀聖賢書,但使凡心渡。”

“好字!”李長謙看見上面筆走龍蛇般的草書,哪怕是不懂文言識字,也都能看出這是一手好字,就算不說這詩詞內容,單憑這幅字,這名叫王泊龍的公子就算高中狀元他也不奇怪。

大許是以楷體為考試體,大多文人從小便苦練楷體,其他諸如小篆,草書之類根本抽不出時間去學,這王泊龍是個人才。

李長謙給他下了個學霸的定義後,才細品了這首詩。

總體來說對仗工整,所要表達的情感也是不錯,可是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李長謙讀過太多的詩詞,諸如此類警戒世人不要虛度光陰的便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名言警句更是數不勝數,例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還有太多太多。

他砸吧一下嘴:“嘖,中規中矩啊,這詩雖對仗算是工整,但缺了些力道,使人難有共鳴,且表意該是自勉,並不是警示他人,所以這詩算是好詩,傳世佳作就勉強了些。”

李長謙哪懂什麼詩詞歌賦,腦子裡的詩詞都是那些大家們寫的,要讓自己動筆,他是寫不出來的,但是讀過了那些千古詠流絕的詩詞,再看這首,總是覺得差點意思,典型的我就不行,但我就逼逼。

雖然他是在自言自語,聲音不大,但是此時天還未亮,早起之人雖不少,但也不多,大廳內人影鬆鬆,多數都是些早起讀書的學子,安靜的掉針可聞,李長謙的話傳到了鄰桌上一位白衣書生耳中,那書生聞言,放下剛端起的清酒看向李長謙。

“公子此言莫不是重了些。”書生站起身,走向李長謙,也抬頭看向了那句詩:“此詩王泊龍所作時年僅二十一,這種年紀有這般心境,寫出如此好詩那可不是中規中矩,當時就連陛下都盛讚此詩絕妙,可數勸學惜時詩前三。”

白衣書生而後又小聲提醒:“昨日太子說兩日後在清雅苑組織詩文會,這兩日接到通告的各大學院學子陸續趕往京城,包括國子監學生,王泊龍就是國子監的學生,恐怕此時也有國子監學生在挑燈勤讀,你剛剛說的話,怕是他們也聽到了。”

果然,白衣書生話音未落,從房間裡便出來了幾位身著淺藍色襴衫的學子圍了過來,剛剛坐在旁邊喝酒讀書的三位學子也站了過來。上衣下裳,圓領大袖,下施橫襴,青藍色學服,這就是國子監的學生,自己那個便宜弟弟就是國子監學子,李長謙認識這衣服。

為首的學子,身形粗壯,面露老相,頭上學院帽都是褶皺,衣服也沒規整齊截,腰間束腰的繫帶也是亂成一團,李長謙一眼看去就想到了自己上學時期的混混,就是這幅打扮。

“怎麼,剛剛聽彭嘯同學說,你在此議論王師兄的詩,還說什麼?”那體態粗壯的學生看向另一名學子,那名被看的學子,精神一崩,正氣凜然的說道:“熊師兄,就是他,剛剛在議論這詩詞,說王師兄詩詞中規中矩,根本不入他法眼。”接著添油加醋的將李長謙剛剛所說的話描述了一遍。

那位被叫做熊師兄的強壯男子看向李長謙,眼中帶著一絲不屑:“是嘛?”

李長謙旁邊站著的白衣書生說道:“並非如此,方才李公子並未說此詩不入法眼,也並未說此詩不堪入目。”

“那也就是說他確實說了此詩中規中矩嘍。”熊才略抓住了白衣書生話中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