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空氣突然寧靜,起雲抬起頭,看著默不作聲的四人,開口問道:“怎麼了?”
“沒你的事,你繼續吃吧。”
“哦。”得到李長謙的回覆後,起雲繼續狼吞虎嚥起來。
真是個吃貨,李長謙內心腹誹。
看著一臉期待的堂弟,李長謙淡淡回覆:“沒有其他的了,就這一句。”並不是他不願意和李民顧說完這首詩,而是這首詩不適合他現在的情況。
此詩是劉禹錫當時被貶官時作的詩,第一句就表達了自己的激憤之情。第二句則是對受害戰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鄉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接下來才是這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自己的自我激勵,最後是抒發了自己並不消極氣餒,要抖擻振奮,積極進取。
這首詩後兩聯是激勵人的佳作,前兩聯其實有種怨聲載道的感覺。若是單單摘取後兩聯倒是沒問題,問題是摘了後整首詩會不會有些奇怪。
“沒有,怎麼會沒有!大哥休要胡說。”李民顧有些氣憤,他在李長謙面前一直都是聽話弟弟的模樣,唯獨是牽扯到文學上,他肯定是不示弱的。
終於李長謙經受不住堂弟那套莫拿文學開玩笑的說辭,說出了後兩聯:“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好詩!好詩!”第一個出聲誇讚的是李伯頤。他不懂詩詞,大字也識不得幾個,但是喝酒長精神他極為認同。
李長謙看向父親,什麼時候這個粗鄙的武夫也懂得欣賞詩詞了,當聽到李伯頤說出喝酒確實可以長精神後,他與李民顧相繼投了一個白眼。
“好詩,好詩啊!”李民顧讀得懂詩中所蘊含的道理,這首詩極好,又是激勵人奮發向上的絕妙詩詞。
眼神不由的看向李長謙:“大哥何時會作詩?”
“我何時又說我不會作詩?”
面對如出一轍的回答,李伯頤多看了這個兒子幾眼。自從鏢隊遇襲重傷甦醒後,他便感覺這個兒子有些不同,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同。至少在此之前他並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會破案,會作詩。
兩人探討了詩詞,到最後,李民顧對這個粗鄙的大哥有了些許的改觀,但整體還是沒有變化,大哥還是那個習武不愛讀書的粗鄙武夫。
“吃飯,吃飯。”終於應付過去,李長謙正要準備吃飯,看向餐桌,他與李民顧都愣住了。十個盤子空空如也,裡面雞腿。豬肘、牛肉、青菜統統不見。
李長謙看向嬸嬸,從她的眼神中再次讀出了那種不信任。
晚膳過後,李長謙與父親說了起雲要在府上住一段時間,在李伯頤的狐疑眼光下,他以人品起誓與起雲關係絕對清白,李伯頤才相信了他的說辭。
這個時代,行走江湖的人最注重的就是聲名,有的甚至看的比生命還要重要。
翌日,李長謙終於是美美的睡了一次好覺,一夜無夢,所以起來身體無比的舒服,連帶著心情舒暢。
突然,朦朦朧的,李長謙看見一個紫色裙子飄蕩在空中,差點把他嚇得拔刀就要砍人,若不是知道起雲穿的是紫色衣裙,手中的那把佩刀就要揮砍出去了。
“你幹嘛啊!大清早跑我房間門口嚇人,要不是看見你這一身紫衣,我拔刀就砍上去了。”
起雲昂起腦袋,委屈的說道:“我……餓了。”
“餓,餓了?”李長謙的語氣都變得結巴了起來,昨晚他可是沒吃上幾口,滿滿的一桌菜全都被她吃了,這才過了一夜,又餓了。
李長謙問道:“在這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