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靜還是看了下日曆,挑了一個黃道吉日,為麻辣燙店開業。許則歡笑她,還信這個。馮文靜:“心理安慰嘛。”
她們提前就開始做準備,許則歡把優惠卡送給了自己的學員們,還有網咖老闆大劉,讓他送給來上網的人。她們開展了外賣服務的,不過暫時只僱了兩個人。馮文靜擔心這樣成本會增高,許則歡:“反正得一個月後才能給他們開工資呢。”
馮文靜想想也是:“是得做好周全的準備。萬一顧客訂了,我們這邊又遲遲送不過去,影響了信譽,下回人家就不買了。”
對食材,她們也是這麼想的。只要銷路開啟,就能保證食材的新鮮。即使暫時生意沒有那麼火,也必須保證菜的質量。
簡單來說,就是剩下的菜,自己努力吃唄!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變成兔子,葉明媚就威脅宋遠,必須得多往這兒拉人。
宋遠被逼無奈:“好吧好吧, 放心吧。我把七大姑八大姨都找來。”
許則歡聽了就笑。他這是打算親家提前見面啊?
唯一不開心的是,單位通知,計生辦即將迎來上級部門業務檢查,這回不是縣裡,也不是市裡,聽說是省裡可能要來抽查。現在計劃生育工作非常重要,擁有一票否決權。就是說,如果一個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沒有完成好,到年末,其他工作幹得再好也沒用,會被一票否決。不能評先進,也沒有任何獎金了。
所以,鎮裡決定,讓暫時輕閒的部門,都去幫計劃生育下鄉,入戶逐家核對計生資訊。這個訊息對許則歡她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麻辣燙店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如果她們都被調走,店怎麼正常運轉啊?
硬著頭皮去主管副鎮長梁偉凡那兒請假,還不能一起去。按對店的重要性,毫無疑問馮文靜是技術骨幹,她第一個去找領導。出來時,跟她們比了一個“耶”字。大家問她,梁偉凡怎麼說,她也很尷尬:“他問我,你母親的腦梗還沒好呢?我說,經過檢查,不但有陳舊性的,還有新增的……”
許則歡覺得,自己就不能再找梁偉凡了。實在不行,她去計生辦主任馮姨那裡想辦法吧。就說自己貧血,低血壓,經常暈倒……
葉明媚:“那我只能找咱們站長李叔了,理由都讓你倆用了,我只能到那天早上,給李叔家打電話,說自己腳扭傷了……”
三個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覺得這些理由過於牽強。
許則歡為了逼真些,特意去了趟醫院的門診,開了個診斷。反正她說自己有這些症狀,大夫也不能說她沒有。只是,她強烈建議大夫在醫囑上寫:注意休息和飲食。女大夫嚴肅地看了她一眼,想了想,沒有配合她。
馮姨更是個老狐狸:“哦,小許啊,這兩天,你們站的人都找我,說不舒服哪。當然,你和她們的情況不一樣,你有醫院的診斷。這樣吧,明天不就是週六了嗎,你先在家休息兩天,等週一看看好點了沒有,工作不等人啊。”
許則歡氣急敗壞。聽說,還有同事去跟梁偉凡請假。只是,她們去的都沒有馮文靜早,都被他擋了回來。而馮文靜,他也只給了她一週假而已。下鄉這個活,據說得半個多月呢。
好在,她們開業的那天是週末。馮文靜怕碰到同事,一直躲在後廚。都說一個謊言,需要一百個謊來圓。她現在就面臨這樣的情況,萬一讓梁鎮長知道她傢什麼都沒有,就麻煩了。
低血壓的許則歡,和腳可能會扭傷的葉明媚在外面忙乎。許則歡沒想到,自己還有些號召力,見到了她的幾個學員們。葉明媚就更不用說,宋遠帶來了一大堆人,什麼同學、戰友、親戚……甚至連他的同事,都來了一些。
店裡用的是玻璃窗,從外面經過,就能看到裡面繁忙的景象。這使得一些過路的行人也有些好奇,有走進來詢問的。
不用說,葉明媚忙得腳朝天。而許則歡偶爾在前面跟著招待,更多的時候都在後廚,跟著馮文靜做麻辣燙。兩人汗流浹背,都懷念自己家的空調。可惜店剛剛起步,頂多安個電風扇。就連僱來的兩個送餐員,交通工具都是腳踏車,連摩托都配不起。
她們沒想到的是,開業第一天,還真接到三單外賣的電話。有兩單都是來自於大劉的網咖。看來大劉一點都沒浪費他們的訂餐卡。還有一單來自於商貿城,看來那裡的訂餐卡,也有了一點點反饋。
她們對麻辣燙的吸引力,還是有信心的。只有一個人吃,周圍都能聞到那刺激味蕾的麻辣味,那可是活廣告。
小馬哥也來了,還跑到後廚看了眼許則歡,對她好看地笑著。連忙碌的馮文靜,都不由得抬頭看了眼他。一向不八卦的馮文靜,都對她眨了眨眼睛。許則歡暗笑,能讓嚴肅的馮文靜表情活躍起來,不容易呢。
小馬哥還對許則歡感嘆:“沒想到……你,你還會做這個,我以前在成都吃,吃過。”
“感覺怎麼樣?”
“像那麼一回事兒。”
“那你幫我多宣傳宣傳。”
“好……好……”
許則歡端著兩碗做好的麻辣燙出來,順便送小馬哥。
她問13號麻辣燙是誰的,卻聽見朱芒喊道:“這裡!”
朱芒正看著她和小馬哥,欣慰地笑呢。“欣慰”這個神情,一點都不適合這小丫頭。更何況,坐在她旁邊的林鐵正在生氣,那憋著氣的樣子,讓許則歡想起了小時候念過的調皮話:“蛤蟆蛤蟆氣鼓,氣到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殺豬,蛤蟆氣得直哭。”
她就笑了。林鐵的神情確實像只氣鼓鼓的蛤蟆,只不過不難看罷了。
朱芒察覺到她的神情,又不高興了:“你在這裡幫忙嗎?”
“恩恩,朋友的店。”這是許則歡她們三個人對外的統一口徑。畢竟她們是有工作單位的人。等到幾年後,對紀律的要求就嚴格了,不允許職工在外面兼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