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則歡回到村裡時,心裡格外的寧靜。那是她從小長大的地方,只是新搬遷的村莊,已經不是童年的原址了。不過父母在哪裡,哪裡就是她的家。好在周圍的山林樹木還是那麼熟悉,藍天還是那樣澄澈,白雲仍舊那樣高遠。
走過不同的地方,再回到故鄉,那時才知道,原來不是所有地方的天空都是一樣的。就像所有的土地都會不同一樣。
其實父母那些年買了很多地,租出去收入很高,完全不需要自己再種地了。但是他們閒不住,還是留了兩處自己種。每年還把收穫的糧食和菜送給許則明和鄒冰。媽媽一直感嘆,要是許則歡也在身邊該多好,這麼好的綠色蔬菜,一點化肥都沒放,可惜女兒吃不上。
這些話聽得許則歡的眼淚差點掉下來。可是她不敢,怕媽媽看到她哭,再以為她在外面生活不如意。
她這才意識到,自己追尋前世未曾得到的愛情,卻在無形之中錯失了與親人相聚的時間。儘管親情是割捨不斷的,父母永遠不會抱怨自己的子女。可是哪個老人,不盼望兒女經常回家看看呢?
爸爸惦記著外孫,還問孩子怎麼沒有跟回來。許則歡說,過年的時候就帶他回來。又跟媽媽抱怨道:“他現在一口山東話說得可溜了。真沒辦法,在那生活之後,就帶上了山東口音。”
母親笑道:“這是隨根麼。你本來也是山東人,沒想到出生在東北,最後還是找了個山東人。”
本來家裡人打算好好做上一桌菜。連許則明和鄒冰也回來了,難得一家團聚。可許則歡只想吃媽媽做的豆腐卷子。反正要在家裡住上幾天,就沒好意思說,想明天再跟媽媽提。
沒想到,媽媽聽說她回來了,昨天就做了豆腐,今天早上就把豆腐卷子蒸上了。其實只是那麼簡單的一道吃食,許則歡在其他地方也吃過。就是沒有記憶裡媽媽做得好吃,也不是她期待中的那個味道。
可是現在,看到蒸得軟軟的卷子,裡面一層層的白菜和豆腐,沒覺得配方和別人的有什麼不同。真吃到嘴裡的時候,卻正是夢裡都想念的那種感覺。原來這就是你走得再遠,都放不下的牽掛。
連文因朝打電話過來,她都沒顧上接。她最討厭吃飯時接電話了,那樣會損害食慾。再美味的東西,出去折騰一圈,回來都不想吃了。
吃完飯,爸爸媽媽都喝了一些酒。許則歡和鄒冰在收拾桌子,鄒冰搶著去廚房洗碗。爸爸跟媽媽說:“歇一會兒,再上地吧?”
媽媽猶豫:“今天小歡回來,咱們就在家呆一天吧,好好嘮嘮嗑。”
爸爸:“那你們娘倆嘮。一會兒小明他們兩口子還是開車回去,我上地再鋤上兩壟。”
許則明勸道:“爸,大中午天挺熱的,咱家現在生活條件也挺好的,就別非得鏟地了吧?不是噴了農藥了嗎?”
許父一瞪眼睛:“那怎麼行?對莊稼能不精心伺候嗎?別看你們姐倆現在都出息了,日子都過得好了,做人不能忘了本!我和你媽,永遠都是莊稼人!”
“是,爸和媽當初就靠辛辛苦苦種地,才供我們姐弟倆上學的。”許則歡嘆息:“爸,一會兒我和媽一起下地。咱們三個人邊幹活邊嘮。”
許母捨不得女兒幹活,從年輕時就是這樣:“不行,你看你穿得那麼幹淨,地裡全是土,一會兒就弄髒了。”
“家裡不是有我以前的舊衣服嗎?知道你們還沒扔,一會兒我換上。”
許則明和鄒冰還有事,著急走了。鄒冰還擔憂地囑咐許則歡:“姐,你們幹一會兒就回家啊!天太熱,別再中暑了。”
許則明搖頭:“爸真是老頑固,確實不需要種地了,我怎麼勸他,他都不聽。”
那大概就是一種感情吧,對土地的感情。
送走了許則明夫婦,許則歡去後屋,找到自己年輕時的那些舊衣服。母親果然整理過,看樣子還洗過,闆闆正正地放在那裡。許則歡找出一條舊牛仔褲,一試,就啞然失笑。原來年輕時的她,比現在要胖一些,褲子直往下掉。
沒辦法,只好讓媽媽幫她找了一條腰帶繫上。其實現在的她,對於幹農活也很犯愁,太多年不幹了,對毒辣的太陽也很不習慣。
不過那天晚上,累得倒頭就睡。本想和媽媽再多聊一會兒,沒想到才說了幾句話,媽媽就睡著了。聽著親人的呼嚕聲,她心中安穩,也很快入睡。
其實,她原本希望父母就在樓房住下來,爸爸可以在縣城開一個電器修理部,把他的愛好發展成平時的工作。沒想到,她掌控不了事情的走向,爸媽雖然在城裡有了房子,爸爸也掌握了修理技術,卻仍願意回到村子中來,親近土地,耕耘土地。
就像弟弟想在縣城裡一樣。有時候想想,那未免不是另外的一種幸福。
等許則歡和葉明媚、馮文靜重聚時,她們發現,彼此的父母都有些相似。馮文靜手段強硬,強迫爸媽搬到城裡住了。沒想到媽媽與周圍人不合群,經常看著電視發呆。沒辦法,只好同意父母又回村裡了。而葉明媚的母親適應能力強點,現在開了一家調料商店,每天晚上算賬算得很開心。
許則歡說,她想吃麻辣燙了,想念她們開的第一家麻辣燙店。馮文靜領她們去吃,現在麻辣燙店已經到處都是。只不過,她們最留戀的還是馮文靜妹妹開的那一家。
只是,她們一出現在那裡,居然被麻辣燙裡的顧客偷拍了影片,還傳到了網上。主要是有人認出了葉明媚,配文是:“明媚女神榮歸故里,還如此低調?”
下面的評論更是五花八門。有人說:“果然女神的朋友也都是厲害角色,旁邊那位好像是小肥魚,我正在追她的小說呢,難道這兩天她更新的少。”
還有人自豪地說:“我就是平安縣人,文靜姐的手藝更沒得說,雖然她們走了,但鐵鍋燉還在,仍舊在舊址,聽說是文靜的妹妹在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