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比賽上的勝利,是個里程碑的事蹟,以查建英、高紅娃為代表的報紙人在北大報紙《求真》報刊上發出了本時代最強音: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位居祖國另一邊的化工系也不甘示弱,有人提出“三戒”的要求:戒電影、電視、娛樂,每天六點半自發起來跑步。
對於他們工科生來說,傷痕文學影響不太大,“沒那麼多時間老是去看過去”,相比於口號的虛話,他們更多是在務實和發奮!
文理各有其聲音,藝術生們就沒有展現他們的風采嗎?不,豈能示弱。
川美77級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以“小苦舊”和“傷痕美術”挑戰“紅光亮”的權威,“我們那時候瘋嗎?”“不,是有節制地瘋狂。”
這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他們優秀,富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們以後要走向全國各地,他們的聲音,就是新時代的聲音!
這一切,都在訴說著新時代的到來!
…………
“這位同志,老蘇家是不是在這裡?”
在衚衕口的大樹下乘涼的大爺有點納悶,抬頭皺眉看著這一家。
這老兄弟怎麼說話不清不楚的,什麼老叔家!他怎麼知道你老叔家是誰家?算了算了,人老了腦子都不太行,他還是多體諒一下吧!
“老大哥,你得說清楚,你的哪個老叔家,我咋知道你老叔是誰!”
“大爺,不是老叔,是蘇,蘇家!”
旁邊的小夥子安夢洲忍不住糾正。
這大爺把蒲扇一拍,“你這小子怎麼回事!我知道是你叔家,我咋知道你叔是誰!再說我們這兒也沒有個叫輸家的,起的什麼名字!”怪不吉利的!
安鴻禧嘴角一抽,心裡的悲傷和激動被這老弟鬧得不上不下的,拄著柺棍的手都癢了起來。
“老弟,您認識蘇方正那個老頭子嗎,就是以前當過兵,跟我年紀差不多,他家兩個兒子,目前跟二兒子還有孫女家住。”
“他那個孫女,長得怪俊俏的,叫蘇瀟瀟,聽說家裡還有三個孩子。”
安鴻禧忍不住大聲解釋,普通話說的十分標準,就怕這老兄弟聽不清楚。
“嗨,你早說啊!就是衚衕裡出了兩個大學生的那家吧!”
“啊對對對!”安鴻禧十分激動地點頭,一臉期盼的看著這個老哥,孫子輩的安夢洲連忙上前扶住爺爺,生怕他太激動。
“你說的不對!人家那是三個大學生,人家那孩子也是一個大學生,跑安省那上學去了!”
“對對對,你說的對,就是這家,這家在哪兒呢?”
這位白髮老人十分激動,拄著柺棍把地面敲的邦邦響
就在這大爺張嘴準備回答的時候,又閉上了……
“不是,你是哪的人啊?你和人家是什麼關係?剛才我說兩個都點頭了,說明你跟人家也不熟悉,有什麼目的!”
大爺的目光目露警惕。
這家老的老,小的小,要是隨便告訴別人了,出了什麼事兒,他們這些做鄰居的得多內疚!畢竟人家那小妮子還經常給他們發糕點呢……
他可是個知恩圖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