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空曠的大廳牆角處並排擺著幾個貨架子。
那些是上次徐然離開的時候從樓上搬下來的。
將大箱子裡的古董碎片全部卸下來,跟上次帶進來的那個碗,以及席鎮這些一起放進貨架子上,並用紙片寫上古董的相關資訊資料以及帶進來的日期和時間,做好標記掛到對應古董的位置上以後就沒再理會。
出了商貿大樓,再次來到那家腳踏車專賣店,徐然直接就進了後院的一個房間。
那裡有一間書房,房間中擺著幾櫃子的書籍,都被完好的保留了下來,也是目前為止,徐然發現的一處遺留書籍最多的地方。
當然,徐然細緻探索的除了那幢商貿大樓以外,其它的並沒有怎麼好好的探索過,連那家珠寶店和也只是進去拿些珠寶首飾罷了。
畢竟這個碎片城市的區域範圍和地球上的一個縣城的面積差不多大了。
徐然想要對這座碎片城市進行一次全方面的探索的話,就需要花費大把的時間和精力。
每次進來,都起碼能呆上七八個小時,儘管地球上時間也只過了幾分鐘,可這也是一件非常消耗精力和體力的事情,如果時間太長了,睡眠時間和營養得不到補充,就是鐵人也撐不住。
看得出來,這裡曾經的主人也是一個非常愛看書的人,同時也應該是一個學識豐富,喜歡搞研究的人士。
這裡的書籍,大多都是涉及各個領域和專業的技術類的參考書籍。
書房裡,徐然並沒有在書架之上翻找他想要找的書籍資料,而是直接從一張書桌之上拿起了一本。
那本書正是徐然上次進來時看到的那本闡述這個藍星世界的當代加工製造技術的。
也正是這本書的緣故,徐然才敢在盧建林跟前打包票說他能夠弄到相關的技術參考資料。
取出那部效能非常強悍穩定的藍星手機,徐然開啟手裡面的一個完全擁有著掃描器功能的APP應用。
當然,這個APP是徐然手上那款藍星手機上內嵌的新型格式應用工具,可以直接將書籍上的那些文字資訊掃描並進行轉化,將其轉換成一種電子文件,文字識別成功率能達到99%以上,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
那本關於加工製造技術的書籍,出版的時間為2033年,上面所闡述加工製造技術的內容徐然大多都看不懂。
可這本書的內容都是由淺入深,前面的部分徐然大概還是能夠看得明白的,與他曾經在校時期看到過雜誌上的幾篇論文做過對比之後,倒是可以跟地球現階段的前沿科技掛鉤。
連他都能夠大概看明白一些皮毛,那麼盧建林找專家鑑定的話,想必還是完全能看的懂的。
前面的是屬於地球上的那些相關領域的專家們完全能夠看得懂的內容,有這些內容引申出一些比較深奧的加工製造技術,會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對一本書進行掃描,將其整理成電子文件,所要花費的時間也並沒有太長。
大概也就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徐然只是將本書的前半部分內容進行了掃描,將其轉化成為電子文件。
因為這本書後面的內容涉及的就比較精深,徐然也不打算放出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