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後世之人看三國,品三國,看到的都是大勢磅礴,看到的也都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誰會去細想深究,那些歷史大事件背後的不合理?
張角既為修道小成的修士,卻為何又要搞什麼黃巾起義,攪動了漢室江山?
董卓不過是西涼一軍閥,卻為何能夠進京,從而獨霸京師,大權獨攬?
官渡之戰,袁紹大軍五十多萬,卻為何又敗給了軍卒還不足十萬的曹操?
赤壁之戰,曹操大軍幾近百萬,又攜虎吞荊襄之勢,卻還是折戟於赤壁,這又是為何?
夷陵之戰,劉備大軍七十餘萬,打得江東小兒都要束手而降,卻又為何被區區一把大火,燒了七百里連營?
還有,關羽真的是大意失了荊州?
馬謖真的是因為自負才丟了街亭?
上方谷的那把大火,為何卻偏偏趕上下雨的時候?
五丈原上,七星禳命眼看著就要功成,魏延卻為何偏要闖進大帳來?
如此種種,看三國、品三國的時候還不覺得。
現在,魂穿諸葛亮,還接收了數十年後、蜀漢丞相的那一絲不甘的靈魂碎片,諸葛亮再來看這個時代,將這一連串的事件關聯起來,怎麼看卻都是迷霧重重,貌似背後有著某隻黑手,在推動著這一切似的。
……
張角身為修士,且道法還有所小成,理應在仙山福地之中繼續修煉才是。他卻偏偏涉足紅塵,還組織了太平道,搞了個什麼黃巾起義。
修道之人,為了氣運或者因果,入紅塵走一遭也是有的。
就算是亂世,為了爭奪大把氣運,出山輔佐某位諸侯,也不成問題。
但是,張角卻為何偏偏要自己爭龍?
須知,道法和龍氣不可並存。
修道之人爭龍,要麼是道法吞噬了龍氣,爭龍不成,其勢力轉瞬即被撲滅。
要麼是就龍氣侵蝕了道法,修士的修為最終會倒退至底的。
即便最終爭龍成功,卻也不過是一世的帝王罷了。
而且,修士入世爭龍,向來是非成即死。
即便最終能爭龍成功,卻也要受到天機反噬。其所建立的王朝短命且不說,王子皇孫也出不了長命之人。這種反噬,非有大功於天下而不可逆。
張角身為修道有所小成的修士,難道會不明白這一點?
然而,張角卻偏偏入世爭龍,帶著所謂的官逼民反的黃巾軍,去撼動腐朽墮落、還有著數十年氣數的大漢帝國。
話說,所謂的官逼民反,一縣、一郡,或許有可能。
難不成整個大漢十三州,都是官逼民反不成?
然則,張角的黃巾軍,卻又偏偏席捲了八個州,幾近大漢帝國版圖的三分之二。
按說,到了此時,張角的爭龍之勢,差不多也快成了吧?
但偏偏,張角卻於這時暴斃而亡。
席捲八州的黃巾起義,也很快就被鎮壓下去。
要說這整件事的背後沒有黑手在推動,諸葛亮是不信的。
後世的許多磚家叫獸,牽強附會,找來許多理由,證明黃巾起義必敗無疑,卻幾乎都沒有人深挖過,這其中的許多不合理之處。
……
董卓,原本不過是西涼的一方豪強。
平時,董卓為人很是仗義,趁著涼州胡人作亂,組建部曲,趁亂而起,然後又買通官府,進而做了西涼太守,成為涼州的幾大軍閥之一。
按理,朝廷中樞裡的爭鬥,是不應該召邊地諸侯勤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