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之左,二十里左近便是一個大鄉里。
此鄉名為鄧鄉,全鄉人口不下五千人,是襄陽下轄的一個大鄉。
原本,鄧鄉是鄧氏族人聚族而居的;後來,天下動盪,荊襄相對太平一些,許多逃難之人便湧進了荊襄,這鄧鄉之中,此時便有一半的外來人口。
這日晌午,噪雜的鄧鄉中,便漫步而來三隻小毛驢。
驢背上,孟公威三人原本言笑晏晏,進入鄧鄉之後,卻很是詫異。
眼下這個時節,正值秋末,也正是百姓們整理田地,準備種下冬小麥的時候。中原地區的小麥,多是在入冬前種下,然後來年五月便可豐收,這就是所謂的冬種夏收。
孟公威他們從襄陽這一路走來,各鄉里的百姓,莫不是在忙著準備冬種。然而這鄧鄉的百姓,卻鮮少有人在田地裡忙碌的,居然都聚集在鄉中的打穀場上,不知所為何事。
“孟師兄,咱們也去瞅瞅這熱鬧?”
看著被百姓圍得水洩不通的打穀場,石韜建議道。
修士從紅塵中經過,多是隨心所欲,紅塵中諸事,他們一般不會插手,但看看卻也無妨。
孟公威看著噪雜的人群,頷首道:“那就看看再說吧,反正,此地距離孔明家也不遠。”
在荊山腳下,與師叔司馬徽分開行動之後,孟公威他們反倒沒有急著往隆中趕路。
他們先是騎著小毛驢,晃悠到襄陽城歇了一夜,順便一飽口腹之慾。
在山門中修煉,生活倒也不算清苦。
問題是,山門中也不可能備下那麼多酒水。孟公威、崔州平、石廣元,他們三人雖算不得嗜酒如命,但多日不曾喝酒,這時沒有師門長輩在側,自然得敞開了喝一頓。
今日一早,三人才離開襄陽城,又晃悠著往隆中而來。
不料距離隆中也不過十來裡地,這鄧鄉卻出現了怪事,孟公威他們自然得駐足一瞧究竟。
畢竟,如能為百姓解決一些困難,例如求雨之類的,多少還是能夠收穫一些功德氣運的。
而氣運,沒有哪個修士會嫌多的。
……
打穀場上,五千多人聚在一起,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攢動,外面的人根本就擠不進去。但是百姓們嘴裡的議論聲,卻讓孟公威三人摸不著頭腦。
“種下這諸葛痘,真的能預防天花?”一青年漢子不敢置信,問著身邊的一位老者。
老者原本拄著柺杖,這時卻用柺杖指了指打穀場中間,問道:“看見那兩位醫者沒?”
青年漢子點頭,打穀場上雖然人頭攢動,但中間位置卻空出好大一片來,那兩位年青醫者正在為數名漢子種痘呢;站在外圍高出,也能看清打穀場中間。
老者摸著白鬍須,道:“那兩名醫者,正是神醫張仲景的同族。”
“據說,仲景神醫被高人授以諸葛痘之法,然後便邀全族醫者,將之推行於天下。只要種下這諸葛痘,我等百姓終不必再受天花之苦了。”
“別的醫者不能相信,神醫張仲景還能不相信麼?”
“況且,你早上沒聽那兩位醫者說麼,他們在涅陽縣,已經給上萬人種過這諸葛痘。如今都已痊癒,且還用天花病驗證過,那些種過諸葛痘的,都沒有再患上天花!”
與其說老者是神醫張仲景的腦殘粉,還不如說最後一條才最有說服力。
昨天,這兩位醫者來到鄧鄉,說要為全鄉百姓種下諸葛痘,讓他們從此不再受天花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