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演義中,曹操青梅煮酒,就與劉備論盡天下諸侯;是以才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只不過,青梅煮酒的最終結果就是,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龐統以遊學之名,遍查天下諸侯,尋找著值得他出山輔佐的明主。
但最終的結果,卻令龐統不甚滿意。
這天下眾多諸侯,在龐統看來,要麼是懦弱無能的傢伙,要麼就是不能知人善用的庸主,再要麼就是莽夫,或者有名無實的傢伙,沒有哪一個能入他龐統的法眼。
只是,龐統遍數了這天下諸侯,為何獨獨沒有說曹操?
他沒有論劉備,還能說得過去。畢竟,如今的劉備,還算不得一方諸侯,就連許多“才智之士”三分天下,都沒有劉備什麼事兒呢。
“士元兄遍數天下諸侯,卻唯獨沒有貶低曹操,難不成這曹孟德,就有可能是士元兄的買主?”諸葛亮裝作好奇,問道。
原主前世的時候,龐統也好,徐庶也好,都曾在荊州劉表帳下出過仕。甚至,若不是劉表死的太快,荊州的形勢又變化太快,就連原主都有可能出仕於劉表的。
因為,按照師門的計劃,三分天下其中之一分,便是荊州劉表。
師門選定的明主,便是劉荊州。
這不僅是原主前世這麼樣,就是今世,師門只怕多半也是這麼選定的。
所以說,按照前世的發展軌跡,龐統最先出仕的地方,應該是荊州劉表帳下。
只不過,劉表不能知人善用,其敗亡之後,龐統閒雲野鶴,又遊蕩到了江東,想要投效於孫權而不可得,最終才轉投到劉皇叔帳下的。
只是現在,龐統將天下諸侯大都臧否了一邊,卻唯獨漏了曹操,這又是何意?
龐統此時已經微醉,聽到諸葛亮如此一問,醉眼朦朧,但吐詞卻甚是清晰:“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其勢比不得袁紹,其勇比不得孫策,其麾下將士又比不得西涼驍騎,其治下也比不得荊、蜀之太平。但是,曹操手中卻有著天子,執天下之牛耳。”
“挾天子在手,他就佔據著大義,便能討伐各路不臣。”
“所以說,這天下眾多諸侯中,若說有誰是明主,他曹操還算是一個。”
龐統對曹操的品評,相較其它諸侯,果然顯得正面。
這是表示,他龐士元看好曹操的麼?
只聽龐統繼續道:“只是,如今形勢,對曹操卻極為不利。”
“曹操眼下,南不能出兵橫掃荊襄,又有江東孫策虎視眈眈;西不能安雍涼以為後方;河北袁紹也不可能任他一日強盛一。是以,曹操與袁紹之間,必有一戰。”
“此戰,基本能夠決定天下未來大勢。”
眼下的形勢,天下能看到袁曹必有一戰的,也只有寥寥數人。
當然,許多修士門派,或許也看到了這一戰即將到來。
原主諸葛亮,有沒有預料到這一戰不知道,但這世的諸葛亮,卻還是根據後世史料,才“預知”袁曹之戰的。龐統只不過在中原大地走了一圈,就能提前看出,袁曹之間必有一戰,可見他的才智確實是鬼斧神工。
“只不過,袁曹決戰,我卻不大看好曹操。”龐統繼續道。
“袁紹再怎麼是庸主,此時卻正是他巔峰之時;到時候挾四州之地以攻曹操,兵精糧足,又沒有後顧之憂,焉能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