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想要荊蜀麼?
做夢都想!
說垂涎三尺都不為過。
劉備知道,天下必將三分,而北方和江東基本沒他什麼事兒;唯有荊蜀,才是他的出路。劉備也想拿下荊蜀以為根據。如此,就能像孔明先生所說,霸業可成,漢室中興也可望矣。
但是,然而,劉備卻不能出手奪取荊襄和川蜀!
因為,他劉備出道至今,向來以人以為本。
奪取荊蜀,就是謀奪了同宗兄弟之基業,便是他劉備不仁不義,毀了自己的根本信念。
所以,劉備即便再貪圖荊蜀,也不好意思下手的。
諸葛亮喝了口茶,沒有回答劉備的這個問題。
龐統卻輕笑道:“荊州劉表,老弱昏庸,他在世還能勉強支撐,一旦身死,荊襄七郡勢必分崩離析。那時,即便是皇叔不取荊襄,荊襄也會落入他人囊中。”
“至於川蜀麼,劉璋還不及荊州劉表呢。”
“皇叔不取川蜀,川蜀也遲早被張魯饞食。”
劉備拱手苦笑道:“他人奪取荊襄,那是他人的事,我劉備萬萬不敢不仁不義的。”
說是這麼說,但劉備心中,這時卻也有點點計較。
劉表和劉璋,與他劉備是同宗,為了維護仁義根本,他劉備不能出手奪取同宗的基業。
但反過來呢?
倘若劉表和劉璋,無故卻率先向他劉備出手呢?
咱劉玄德也不可能忍氣吞聲不是?
還有,倘若他人奪取了這兩位同宗的基業,他劉備是不是可以出手,再從他人手中奪取呢?
譬如說,如今的漢中張魯。
諸葛亮雲淡風輕,笑道:“天下三分,皇叔若想成就霸業,中興漢室,就必須取其一分。其他兩分,皇叔取不了,唯有這荊蜀之地,皇叔才有可能圖之。”
“皇叔若取荊蜀,則進可攻、退可守,一旦天下有變,王師便可出秦川,鼎定中原。”
“如此,漢室中興可望矣!”
“這是皇叔未來十年內的戰略目標。”
原主前世,也是這般為劉備制定了一份長遠戰略規劃,名為隆中對。
不過,那份隆中對中,是先取荊州後取川,然後就是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結盟孫氏,內修民生,只待天下風雲有變,百萬王師就能出秦川。
這份戰略規劃,十分強悍的。
前世,如果不是關羽丟了荊州,如果不是夷陵之戰,大漢帝國未必不能在劉備手中三興。
須知,原主前世就是這般輔佐劉皇叔,取得川蜀之後,就連曹操都不敢再小覷劉備。漢中之戰過後,曹氏父子更是擔心劉備兵鋒指向中原,是以才勾結了江東孫氏,一起在劉備的背後捅刀,致使關羽丟了荊州。當然,這其中也有某些勢力,在其中搞鬼的緣故。
今生重頭再來,隆中對還是那個隆中對,卻已經有了小小的不同。
取荊襄和川蜀,這是必須的。
至於說“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結盟孫氏”,在諸葛亮看來,卻還有待商枕的。
特別是諸戎和夷越,在這一世的諸葛亮看來,就不必安撫的。
後世有言:唯有死掉的異族,才是好的異族。
諸葛亮心中贊同,卻也不敢苟同。